出自宋朝劉辰翁《木蘭花慢》
自崆峒麥?zhǔn)?,耕犢滿、桔槔閑。笑吾黨清談,長衣櫑具,更進(jìn)賢冠。倉皇庇公宇下,便秋風(fēng)、江上不驚寒。雪夜入三城易,槐陰護(hù)一家難。東山。零雨幾時還。領(lǐng)客竹林間。看滿座空尊,輕裘緩帶,綠鬢朱顏。風(fēng)流一笑余事,定碑金、無恙庾家完。又賦南烹初食,明朝餐玉何山。
注釋參考
吾黨
(1).我的同鄉(xiāng)?!墩撜Z·子路》:“ 葉公 語 孔子 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邢昺 疏:“言吾鄉(xiāng)黨中有直身而行者。”
(2).猶吾輩,吾儔。 唐 賈島 《石門陂留辭從叔謩》詩:“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 嚴(yán)復(fù) 《論世變之亟》:“究吾黨之所為,蓋不至於滅四千年之文物?!?/p>
(3).我們的政黨。 孫中山 《在梧州對國{1|1}民{1*1}dang員的演說》:“吾黨之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quán)、民生三種?!?/p>
清談
清談 (qīngtán) 本指魏晉間一些士大夫崇尚虛無,不務(wù)實際,空談?wù)芾?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wù)?idle talk 清談?wù)`國長衣
古代貴族居喪所穿的純素布衣?!秲x禮·聘禮》:“遭喪將命於大夫,主人長衣練冠以受?!?鄭玄 注:“長衣,純素布衣也?!薄抖Y記·雜記上》:“如筮,則史練冠長衣以筮。” 鄭玄 注:“長衣,深衣之純以素也。長衣練冠,純兇服也?!?/p>
櫑具
即櫑具劍。 漢武帝 末,郡國盜賊群起, 暴勝之 為直指使者督課至 勃海 ,時 雋不疑 為郡文學(xué), 勝之 聞其賢,遣吏請與相見。 不疑 冠進(jìn)賢冠,帶櫑具劍,佩環(huán)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后遂以“櫑具”作為學(xué)官的典故。 宋 蘇軾 《次韻錢舍人病起》:“殿門明日逢王傅,櫑具爭先看 不疑 。”參見“ 櫑具劍 ”。
進(jìn)賢冠
古時朝見皇帝的一種禮帽。原為儒者所戴, 唐 時百官皆戴用。《后漢書·輿服志下》:“進(jìn)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學(xué)弟子,皆一梁?!?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良相頭上進(jìn)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薄缎绿茣ぼ嚪尽罚骸斑M(jìn)賢冠者,文官朝參、三老五更之服也?!?清 方文 《送謝孺玉計偕》詩:“自古 長沙 有芳躅,莫教虛負(fù)進(jìn)賢冠。”
劉辰翁名句,木蘭花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