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翁自得逃禪樂,俗客猶沾避俗名
出自宋代李彌遜《留題葉成父尚書山庵普光明堂》:
三生調(diào)御潮音會,樓閣隨方涌化城。
鳥樹有聲皆念法,云山多態(tài)總忘情。
禪翁自得逃禪樂,俗客猶沾避俗名。
但了心源秋月凈。
剎塵何地不光明。
注釋參考
自得
自得 (zìdé) 自覺得意、開心 contented;self-satisfied;be pleased with oneself 意氣揚(yáng)揚(yáng),甚為自得 悠然自得?!鳌?袁宏道《滿井游記》逃禪
(1).逃出禪戒。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 蘇晉 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仇兆鰲 注:“逃禪,猶云逃 墨 逃 楊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p>
(2).指遁世而參禪。 唐 牟融 《題寺壁》詩:“聞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學(xué)逃禪?!?明 無名氏 《四賢記·邂逅》:“端恐路途未穩(wěn),學(xué)逃禪云外,覓個親人?!?胡懷琛 《送亞子歸梨里》詩:“商量偕隱謀非錯,檢點(diǎn)逃禪事亦難。”
俗客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洞》:“洞門無鎖鑰,俗客不曾來?!?宋 梅堯臣 《舟中夜與家人飲》詩:“且獨(dú)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清 查慎行 《雨夜過徐淮江》詩之一:“五經(jīng)自課佳兒讀,半刺曾嫌俗客通。”
(2).指塵世間人,與神仙或出家、隱逸之人相對。 唐 李復(fù)言 《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 靖 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 劉皇叔 在此,立候多時?!?/p>
避俗
(1).避世隱居。 唐 楊憑 《千葉桃花》詩:“若教避俗 秦 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元 盧摯 《淵明歸來圖》詩:“亡 秦 扶 漢 聲隆隆, 淵明 初非避俗翁?!?清 李漁 《聞過樓》第二回:“這一所住宅,也是個有趣的朋友起在這邊避俗的。”
(2).指出家。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我和你避俗以來,光陰迅速,不覺已是一載有餘?!?/p>
(3).舍棄舊俗。參見“ 避俗趨新 ”。
李彌遜名句,留題葉成父尚書山庵普光明堂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