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報山中侶,憑看竹下房
出自唐代白居易《郡齋暇日憶廬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韻,》:
諫諍知無補,遷移分所當(dāng)。
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
龍象投新社,鹓鸞失故行。
沉吟辭北闕,誘引向西方。
便住雙林寺,仍開一草堂。
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禪床。
手版支為枕,頭巾閣在墻。
先生烏幾舄,居士白衣裳。
竟歲何曾悶,終身不擬忙。
滅除殘夢想,換盡舊心腸。
世界多煩惱,形神久損傷。
正從風(fēng)鼓浪,轉(zhuǎn)作日銷霜。
吾道尋知止,君恩偶未忘。
忽蒙頒鳳詔,兼謝剖魚章。
蓮靜方依水,葵枯重仰陽。
三車猶夕會,五馬已晨裝。
去似尋前世,來如別故鄉(xiāng)。
眉低出鷲嶺,腳重下蛇岡。
漸望廬山遠(yuǎn),彌愁峽路長。
香爐峰隱隱,巴字水茫茫。
瓢掛留庭樹,經(jīng)收在屋梁。
春拋紅藥圃,夏憶白蓮塘。
唯擬捐塵事,將何答寵光。
有期追永遠(yuǎn),無政繼龔黃。
南國秋猶熱,西齋夜暫涼。
閑吟四句偈,靜對一爐香。
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場。
覓僧為去伴,留俸作歸糧。
為報山中侶,憑看竹下房。
會應(yīng)歸去在,松菊莫教荒。
注釋參考
看竹
晉 王徽之 愛竹,曾過 吳中 ,見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輿徑造竹下,諷嘯良久,遂欲出門。主人令左右閉門不聽出,乃留坐,盡歡而去。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后因以“看竹”為名士不拘禮法的典故。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詩:“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宋 黃庭堅 《寄南陽謝外舅》詩:“看竹辟強宅,閲士 黃公 壚?!?/p>
下房
[servant's room] 仆人住的屋子
詳細(xì)解釋(1).廂房,偏屋。與上房相對。《史記·孝武本紀(jì)》:“祠 泰一 、 五帝 於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祠 坐對之。祠 后土 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宋 沉遘 《奉祠西太乙宮賦》:“趨就乎下房之次,而齋嚴(yán)乎其間。” 明 何景明 《壽母賦》:“秉明檠于中室兮,徵豐膳于下房?!薄都t樓夢》第五九回:“里面 鴛鴦 和 玉釧兒 將上房關(guān)了,自領(lǐng)丫鬟婆子下房去歇。” 魯迅 《徬徨·祝?!罚骸?四嬸 起初還躊躕,待到聽完她自己的話,眼圈就有些紅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圓籃和鋪蓋到下房去?!?/p>
(2).帝王對宮殿的謙稱?!稘h書·武帝紀(jì)》:“﹝ 元封 二年﹞六月,詔曰:‘ 甘泉宮 內(nèi)產(chǎn)芝,九莖連葉。上帝博臨,不異下房,賜朕弘休?!?顏師古 注:“言天廣臨,不以下房為幽側(cè)而隔異之。”
白居易名句,郡齋暇日憶廬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