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柱聞周史,乘槎有漢臣
出自唐代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王契,字佐卿,京兆人)》:
往往雖相見,飄飄愧此身。
不關輕紱冕,俱是避風塵。
一別星橋夜,三移斗柄春。
敗亡非赤壁,奔走為黃巾。
子去何瀟灑,余藏異隱淪。
書成無過雁,衣故有懸鶉。
恐懼行裝數(shù),伶俜臥疾頻。
曉鶯工迸淚,秋月解傷神。
會面嗟黧黑,含凄話苦辛。
接輿還入楚,王粲不歸秦。
錦里殘丹灶,花溪得釣綸。
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
伏柱聞周史,乘槎有漢臣。
鴛鴻不易狎,龍虎未宜馴。
客則掛冠至,交非傾蓋新。
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
浪跡同生死,無心恥賤貧。
偶然存蔗芋,幸各對松筠。
粗飯依他日,窮愁怪此辰。
女長裁褐穩(wěn),男大卷書勻。
漰口江如練,蠶崖雪似銀。
名園當翠巘,野棹沒青蘋。
屢喜王侯宅,時邀江海人。
追隨不覺晚,款曲動彌旬。
但使芝蘭秀,何煩棟宇鄰。
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
出入并鞍馬,光輝參席珍。
重游先主廟,更歷少城闉。
石鏡通幽魄,琴臺隱絳唇。
送終惟糞土,結(jié)愛獨荊榛。
置酒高林下,觀棋積水濱。
區(qū)區(qū)甘累趼,稍稍息勞筋。
網(wǎng)聚粘圓鯽,絲繁煮細莼。
長歌敲柳癭,小睡憑藤輪。
農(nóng)月須知課,田家敢忘勤。
浮生難去食,良會惜清晨。
列國兵戈暗,今王德教淳。
要聞除猰貐,休作畫麒麟。
洗眼看輕薄,虛懷任屈伸。
莫令膠漆地,萬古重雷陳。
注釋參考
周史
(1). 周 代的史籍。《史記·太史公自序》:“ 司馬 氏世典 周 史。”
(2). 周 代的史官。特指 老子 ,因其曾為 周 之守藏史、柱下史。 唐 李商隱 《贈華陽宋真人》詩:“不因杖屨逢 周史 , 徐甲 何曾有此身?” 宋 范仲淹 《禮義為器賦》:“ 宣尼 始問於 周史 ,雅契求新; 晉文 首定於 襄王 ,允符先利?!?/p>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焙笾?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闭谴巳说教旌訒r。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jīng)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nèi)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后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cè),獨倚云機看織紗?!?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消息,無處覓 張騫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只琉球使還消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眳⒁姟?星槎 ”、“ 浮槎 ”。
有漢
指 漢 代。有,助詞。 漢 韋孟 《諷諫》詩:“於赫 有漢 ,四方是征?!薄逗鬂h書·東夷傳贊》:“ 嬴 末紛亂, 燕 人違難,雜華澆本,遂通 有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爰至 有漢 ,運接燔書, 高祖 尚武,戲儒簡學。”
杜甫名句,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王契,字佐卿,京兆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