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
出自宋代向子諲《水龍吟(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
華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fēng)路。
龍如駿馬,車如流水,軟紅成霧。
太一池邊,葆真宮里,玉樓珠樹。
見飛瓊伴侶,霓裳縹緲,星回眼、蓮承步。
笑入彩云深處。
更冥冥、一簾花雨。
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
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fēng)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萬疊,鬢絲千縷。
注釋參考
金鈿
指嵌有金花的婦人首飾。 南朝 梁 丘遲 《敬酬柳仆射征怨》詩:“耳中解明月,頭上落金鈿。” 南朝 陳 徐陵 《<玉臺新詠>序》:“反插金鈿,橫抽寶樹?!?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妝成不整金鈿,含羞待月鞦韆。”
用金鑲嵌?!侗笔贰ぶ芊ㄉ袀鳌罚骸吧闲?洛陽 ,召之賜金鈿酒鐘一雙。” 唐 溫庭筠 《鴻臚寺有開元中錫宴堂樓臺池沼雅為勝絕荒涼遺址僅有存者偶成四十韻》:“艷帶畫銀絡(luò),寶梳金鈿筐。”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上:“上方造簴,流蘇之屬,以金鈿珠翠飾之?!?/p>
寶釵
(1).首飾名。用金銀珠寶制作的雙股簪子。 南朝 梁 何遜 《詠照鏡》:“寶釵若可間,金鈿畏相逼。” 唐 李賀 《少年樂》詩:“ 陸郎 倚醉牽羅袂,奪得寶釵金翡翠?!?宋 劉過 《謁金門·次京口賦》詞:“明日短篷眠夜雨,寶釵留半股。” 黃人 《<小說林>發(fā)刊詞》:“寶釵羅帶,非高蹈之口吻;碧云黃花,豈后樂之襟期?”
(2).見“ 寶釵樓 ”。
乘鸞
(1).傳說 春秋 時 秦 有 蕭史 善chui{1*1}簫,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學(xué)簫作鳳鳴聲,后鳳凰飛止其家, 穆公 為作鳳臺。一日,夫婦俱乘鳳凰升天而去。見 漢 劉向 《列仙傳》。鸞鳳統(tǒng)類,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驃騎將軍荊州刺史賀拔夫人元氏墓志銘》:“既異乘鸞,翻然永去;雖非舞鶴,即掩泉門?!?唐 李群玉 《玉真觀》詩:“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葉冠?!薄段饔斡洝返诹兀骸俺他[登紫府,跨鶴赴 瀛洲 ?!?/p>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還問取雨香云艷,燕語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風(fēng)便?!?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烏紗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p>
(3).猶言仙逝。死的婉詞。 宋 曾鞏 《鄖口》詩:“風(fēng)光滿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獨(dú)騰騫?!?/p>
歸去
歸去 (guīqù) 回去 go back 離家已久,今當(dāng)歸去向子諲名句,水龍吟(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