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罷瑤琴三疊,還將玉管重拈
出自元代沈禧《風(fēng)入松 詠俞紹庵秋蟾臺(tái)》:
層臺(tái)高筑勢(shì)嶄巖。
迢遞隔閭閻。
不將貯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銀蟾。
為愛一輪光皎,又看孤影廉纖。
桂花香里□吟髯。
興趣自能添。
露華涼透羅衣薄,更深也、萬籟聲潛。
彈罷瑤琴三疊,還將玉管重拈。
注釋參考
瑤琴
用玉裝飾的琴。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七:“明鏡塵匣中,瑤琴生網(wǎng)羅。” 唐 王昌齡 《和振上人秋夜懷士會(huì)》詩:“瑤琴多遠(yuǎn)思,更為客中彈。”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古琴品說》:“ 秦 漢 之間所製琴品,多飾以犀玉金彩,故有瑤琴、緑綺之號(hào)。” 清 方文 《石臼訪韓元長》詩之四:“珠樹秋先折,瑤琴我獨(dú)傷?!?/p>
三疊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復(fù)再三,稱三迭。 宋 蘇軾 《仇池筆記·陽關(guān)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長官以事至 密 ,自云得古本《陽關(guān)》,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p>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詞》:“是夜宿於驛,夢(mèng) 李白 相見於山間。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三疊,世傳之不子細(xì),憶集中無有,三誦而使之傳焉?!?/p>
(3).猶三通,三遍。 宋 梅堯臣 《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詩:“書之空自知,城上鼓三疊?!?/p>
(4).猶三折。指 廬山 三迭泉 。 宋 戴復(fù)古 《廬山》詩:“九疊屏風(fēng)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元 李洞 《廬山記》:“四圍巒障欲合,泉若瓊簾,從空懸布,為三疊而下?!?/p>
玉管
亦作“ 玉琯 ”。1.玉制的古樂器。用以定律?!稘h書·律歷志上》“竹曰管”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禮樂器記》:‘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薄杜f唐書·音樂志三》:“律周玉琯,星迴金度?!?/p>
(2).泛指管樂器。 北周 庾信 《賦得鸞臺(tái)》詩:“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瑤臺(tái)。” 宋 辛棄疾 《菩薩蠻·和夏中玉》詞:“臨風(fēng)橫玉管,聲散江天滿?!?明 朱有燉 《風(fēng)月牡丹仙》第一折:“是誰將玉管吹,我這里潛身在花下聽?!?/p>
(3).毛筆的美稱。 隋 薛道衡 《詠苔紙》:“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殷勤玉管傳深意,顒望著霜紅暗題?!薄度阂纛愡x·點(diǎn)絳唇·相思》曲:“挑銀燈,拂錦牋,摘玉管,磨穿硯,寫了俏姻緣。” 清 蔣春霖 《鷓鴣天》詞:“臨玉管,試瓊甌,醒時(shí)題恨醉時(shí)休。”
(4).竹的美稱。 唐 韓琮 《風(fēng)》詩:“涼飛玉管來 秦 甸,暗褭花枝入 楚 宮?!?唐 白居易 《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葉翦蘭羅碎,莖抽玉琯端?!?/p>
(5).山巖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始知 書字巖 之即為 玉琯 ,而此為 九疑山 之中也。”
沈禧名句,風(fēng)入松 詠俞紹庵秋蟾臺(tái)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9炸彈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