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回《武林感舊又二首》:
錢塘多少少年人,孰識回頭跡已陳。
綠草地元無綠草,紅塵天更不紅塵。
三茅觀頂燈猶在,六部橋南塔頓新。
試問眾生詩得意,袈裟底下自由身。
注釋參考
三茅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晉書·禮志上》:“ 武皇帝 亦初平寇亂,意先儀范。其吉禮也,則三茅不翦,日觀?,u?!痹敗?三脊茅 ”。
(2).指傳說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 唐 許渾 《亡題》詩:“ 商嶺 採芝尋四老, 紫陽 收朮訪三 茅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詞:“相將何處寄良宵?還去訪三 茅 ?!痹敗?三茅君 ”。
(3).山名。亦稱 茅山 、 句曲山 。在 江蘇省 句容縣 東南。相傳 茅君 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唐 劉禹錫 《重送逝西李相公頃新加旌旄》詩:“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遠岫列 三茅 。”
頂燈
頂燈 (dǐngdēng) 艦船某一最高處的一盞燈,有時用來標志旗艦 top light;dome light六部
隋 唐 至 清 ,中央行政機構(gòu)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秦 漢 之中央行政為九卿所分掌。 魏 晉 以后,由尚書分曹治事,曹便漸變?yōu)楹髞淼牟俊?隋 初于尚書省立吏、祠、度支、左戶、都官、五兵六部。 唐 改祠部為禮部,度支為戶部,左戶為工部,都官為刑部,五兵為兵部,統(tǒng)歸尚書省管轄。 宋 沿襲未改。 元 六部歸中書省管轄。 明 廢中書省,六部獨立,直接對皇帝負責,相沿至 清 末。
方回名句,武林感舊又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