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眾生愚,積惡稔天譴
出自宋代洪邁《庚戍正月十四日同友人丁晉年王蔚之謁普照塔》:
孤塔鶩霄漢,晴影金碧眩。
重來得寓目,歸枕尾殘汴。
緬懷何姓人,哀禱傾淮甸。
是身如皎月,有水著處現(xiàn)。
彈指遍大千,何止數(shù)鄉(xiāng)縣。
惟應(yīng)因緣地,聊爾洪流轉(zhuǎn)。
顛危悔勒馬,善涉悟覓扇。
君看悔與悟,只在一轉(zhuǎn)齒。
至人獨何心,示此禍福變。
當知夙緣定,莫作邪道見。
哀哉眾生愚,積惡稔天譴。
云何一朝急,賴此香火薦。
我來適燈夕,寶蠟明邃殿。
還揩客眼塵,重睹浮屠面。
朝來塔上鈴,告我風色便。
平淮一回首,岸容失蔥蒨。
注釋參考
哀哉
哀哉 (āi zāi)表示悲傷或痛惜的感嘆詞。
禮記.檀弓下:「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 文選.曹植.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稱人死。含有戲謔的意味。
眾生
眾生 (zhòngshēng)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 all living creatures 蕓蕓眾生 〈方〉∶畜生 domestic animal惡稔
猶言惡貫滿盈。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奮其武怒,總其罪人,懲其惡稔之時,顯其貫盈之數(shù)。”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主辱臣死,當臣致命之時;惡稔罪盈,是賊滅亡之日?!?清 毛祥麟 《對山馀墨·某公子》:“今聞汝父子惡稔已極,特來除之?!眳⒁姟?惡貫滿盈 ”。
天譴
(1).上天的責罰。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圣主賢君尚樂受忠臣之諫,而況受天譴也。”《新唐書·韓思彥傳》:“后太白晝見,勸帝修德答天譴?!?清 袁枚 《新齊諧·雷擊土地》:“君家有難,我不敢不告。第告君后,恐我難逃天譴。” 鄒魯 《湖南光復(fù)》:“且余信革命終當成功,若輩反覆,自有天譴?!?/p>
(2).指帝王的責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王公家書》:“既逆隆旨,干天譴,士之處此,當以忠智相兼?!?/p>
洪邁名句,庚戍正月十四日同友人丁晉年王蔚之謁普照塔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