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紫水脈,即是金沙源
出自唐代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以毛公泉獻(xiàn)大諫清河公》:
先生煉飛精,羽化成翩翻。
荒壇與古甃,隱軫清泠存。
四面蹙山骨,中心含月魂。
除非紫水脈,即是金沙源。
香實(shí)灑桂蕊,甘惟漬云根。
向來探幽人,酌罷祛蒙昏。
況公珪璋質(zhì),近處諫諍垣。
又聞虛靜姿,早掛冰雪痕。
君對(duì)瑤華味,重獻(xiàn)蘭薰言。
當(dāng)應(yīng)滌煩暑,朗詠翚飛軒。
我愿得一掬,攀天叫重閽。
霏霏散為雨,用以移焦原。
注釋參考
除非
除非 (chúfēi) 表示唯一的條件,常跟“才”、“否則”、“不然”等合用,相當(dāng)于“只有” only if;only when 除非在這里修個(gè)水庫,否則不能解決供水問題 在除…外的任何情況下;除…情況之外 unless 除非有兩個(gè)證人作證明,否則,此案不成立 表示不計(jì)算在內(nèi);除了 except 這事除非他,誰也不能告訴水脈
亦作“ 水脈 ”。1.水流。因形如人體脈胳,故名。指地下水泉。也稱泉脈。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八:“自 燉煌 西涉流沙往外國(guó),沙石千餘里,中無水,時(shí)則有伏流處,人莫能知,皆乘駱駝,駱駝知水脈,過其處輒停不肯行,以足蹋地,人於其蹋處掘之,輒得水?!薄短綇V記》卷三九九引 唐 丁用晦 《芝田錄·李德裕》:“貧道所謁相公者,為足下通 常州 水脈。京都一眼井,與 惠山寺 泉脈相通?!?明 徐光啟 《農(nóng)政全書》卷二十:“今欲知此地水脈安在,宜掘一地窖,於天明辨色時(shí),人入窖以目切地,望地面有氣如煙騰騰上出者,水氣。氣所出處,水脈在其下。” 郁達(dá)夫 《日本的文化生活》:“就是沒有溫泉水脈的通都大邑的居民,因?yàn)樵O(shè)備簡(jiǎn)潔,浴價(jià)便宜之故,大家都以洗澡為一天工作完了后的樂事。”
(2).水流。指江流、河流等。 南朝 梁 劉孝綽 《釣竿篇》:“斂橈隨水脈,急槳渡江湍?!?唐 李賀 《章和二年中》詩:“健犢春耕土膏黑,菖蒲叢叢沿水脈?!?明 徐光啟 《農(nóng)政全書》卷十三:“及有湖泖港汊,又慮私鹽船往來,多行塞斷,所有水脈不通,清水日弱,渾潮日盛,沙泥日積,而 吳淞江 日就淤塞?!?/p>
(3).指水流的速度。水流常有漲、落、快、慢之變,如人的脈象,故稱。 晉 常璩 《華陽國(guó)志·蜀志》:“水脈漂疾,破害舟船?!?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造神麯并酒》:“初凍后,盡年暮,水脈既定,收取則用?!?/p>
(4).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各種變化和運(yùn)動(dòng)現(xiàn)象?!逗鬂h書·方術(shù)傳上·許楊》:“ 汝南 舊有 鴻卻陂 , 成帝 時(shí),丞相 翟方進(jìn) 奏毀敗之。 建武 中,太守 鄧晨 欲修復(fù)其功,聞 楊 曉水脈,召與議之?!?明 王思任 《徐霞客傳》:“與之論山經(jīng),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
(5).猶水痕。 宋 黃庭堅(jiān) 《和答梅子明王揚(yáng)休點(diǎn)密云龍》:“五除試湯飲墨客,泛甌銀粟無水脈?!?/p>
見“ 水脈 ”。
即是
(1).如此。《莊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云無?!?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中:“知之真切篤實(shí)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p>
金沙
(1).含有金子的沙礫。《文選·左思<蜀都賦>》:“金沙銀礫,符采彪炳,暉麗灼爍。” 劉逵 注:“ 永昌 有水,出金,如糠在沙中?!?唐 杜甫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詩之二:“有徑金沙軟,無人碧草芳?!?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富民說》:“蓋南、北 天山 金沙最富,淘者甚眾,記不絶書?!?/p>
(2).井名。 唐 李商隱 《昭郡》詩:“繩爛 金沙井 ,松乾乳洞梯。” 馮浩 箋注:“《方輿勝覽》:‘ 金沙井 在 平樂府 治東。’《平樂縣志》:‘在 塘背庵 內(nèi)。 唐 李義山 所詠也。近為僧填,不可復(fù)問?!?/p>
(3).泉名?!对贰な雷婕o(jì)七》:“賜 湖州 長(zhǎng)興縣 金沙泉 名為 瑞應(yīng)泉 。 金沙泉 不常出, 唐 時(shí)用此水造紫筍茶進(jìn)貢?!?/p>
(4).借指泉水。 宋 蘇軾 《佛日山榮長(zhǎng)老方丈》詩之三:“東麓云根露角牙,細(xì)泉幽咽走金沙?!?清 許承欽 《由來鶴橋登樓觀趵突泉》詩:“檻外金沙玉蕊繁,誰開眼界任瀾翻。”
(5).見“ 金沙羅 ”。
(6).見“ 金砂 ”。
(7).見“ 金沙江 ”。
陸龜蒙名句,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以毛公泉獻(xiàn)大諫清河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6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