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略三冬學(xué),增多一字褒
出自宋代孫巖《酬趙隱君還予詩稿之作因來韻增至二十四用柳》:
度德宜滕長,論交墮魯臯。
凄涼當(dāng)歲晚,瀟灑見時(shí)髦。
常恐詩無證,空知調(diào)欲高。
扶疏才社櫟,變化豈胥濤。
闊略三冬學(xué),增多一字褒。
大篇參往籙,異事詫吾曹。
昔嗜梁臺(tái)選,仍耽郢士騷。
長歌落澗谷,中夜駭猿猱。
攻苦鵜濡翼,求朋鹿食蒿。
家無彥弘在,鄉(xiāng)失呂溫豪。
擊拊當(dāng)誰聽,荒蕪尚自薅。
英英善和柳,皎皎義熙陶。
步驟才難至,圖回首屢搔。
較深搜石髓,血汗中取溪毛。
推激吾非黨,譏訶物得逃。
辭連盤谷稼,想到武陵桃。
朝逮虞淵暗,宵幾鹖旦嗷。
含愁全庾賦,寓樂間莊濠。
不謂塵明鏡,何殊贈(zèng)佩刀。
音書無雁往,時(shí)序迫蟬號。
稽向諸人遠(yuǎn),周雷再世遭。
未應(yīng)求善賈,孰不飲醇醪。
并席葭依玉,清言輠炙膏。
斯期方緬邈,北望寸心勞。
注釋參考
闊略
(1).寬恕;寬容。《漢書·王嘉傳》:“人情不能不有過差,宜可闊略,令盡力者有所勸?!?顏師古 注:“當(dāng)寬恕其小罪也?!薄度龂尽侵尽ぶT葛恪傳》:“茍令性不xie{1|1}惡,志有陳力,便可奬就,騁其所任。若於小小宜適,私行不足,皆宜闊略,不足縷責(zé)?!薄督鹗贰ね觐伩飩鳌罚骸胺Q臣割地尚且闊略,區(qū)區(qū)小節(jié)何足深較?!?/p>
(2).寬簡;簡省。《漢書·王莽傳上》:“愿陛下愛精休神,闊略思慮。” 顏師古 注:“闊,寬也。略,簡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安有累德述尊,而闊略四句乎!” 詹鍈 義證:“闊略,疏略?!?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此皆文如闊略,而語實(shí)周贍。故覽之者初疑其易,而為之者方覺其難?!?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二:“《明史》 成祖 追 阿魯臺(tái) 至 捕魚兒海 ……此追寇漠北,故闊略不詳?!?/p>
(3).粗疏;不講究。 漢 王充 《論衡·實(shí)知》:“眾人闊略,寡所意識(shí)?!?宋 蘇軾 《與人書》之四:“某疲病加乏,使令輙用手啟通問。恃公雅度闊略細(xì)謹(jǐn)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清 顧炎武 《哭顧推官》詩:“君才本恢宏,闊略人事細(xì)?!?/p>
(4).疏放,不拘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練才洞鑒,剖字鉆響;疎識(shí)闊略,隨音所遇?!?宋 歐陽修 《論葛仲古等不當(dāng)減法札子》:“或其本性闊略,偶不檢點(diǎn),誤用於私家,原其本情,亦可輕恕?!?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上智·張飛》:“ 超 ( 馬超 )見 先主 待之厚也,闊略無上下禮,與 先主 言,常呼字?!?/p>
(5).空乏缺略。 明 李東陽 《山陰陳氏祠堂記》:“蓋其家生產(chǎn)闊略,而祭祀之禮未嘗少闕?!?/p>
冬學(xué)
農(nóng)村在冬閑時(shí)開辦的季節(jié)性學(xué)校。 宋 陸游 《冬日郊居》詩:“兒童冬學(xué)鬧比鄰,據(jù)案愚儒卻自珍?!弊宰ⅲ骸稗r(nóng)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xué),謂之冬學(xué)?!?徐特立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學(xué)說》:“邊區(qū) 淳化縣 的冬學(xué)教員,就把一村子攔羊娃娃組織上來,在攔羊時(shí)分組教學(xué)?!?王老九 《張玉嬋》詩:“秋收冬藏民消閑,她在冬學(xué)把書念,兩月識(shí)字整五百,攢下知識(shí)常使喚?!?/p>
增多
增多 (zēngduō) 擴(kuò)大;增長 multiply; increase 周圍的困難增多時(shí),他的勇氣也更大了一字
(1).一個(gè)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p>
(2).謂同一個(gè)字?!蹲髠鳌べ夜迥辍贰扒С巳ァ?清 阮元 《??庇洝罚骸?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r’即‘去’,實(shí)一字?!?/p>
(3).指一種字體。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jīng)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后因取別于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jīng),稱“一字石經(jīng)”,或“鴻都石經(jīng)”、“今字石經(jīng)”。見《隋書·經(jīng)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馀錄·一字三字石經(jīng)》:“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于 魏 之三字耳?!?/p>
(4).另一個(gè)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xué)案·紫薇學(xué)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p>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xì)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shù)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p>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臺(tái)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夺t(y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fēng)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diào)下。”
孫巖名句,酬趙隱君還予詩稿之作因來韻增至二十四用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