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元稹《春蟬》:
我自東歸日,厭苦春鳩聲。
作詩憐化工,不遣春蟬生。
及來商山道,山深氣不平。
春秋兩相似,蟲豸百種鳴。
風(fēng)松不成韻,蜩螗沸如羹。
豈無朝陽鳳,羞與微物爭(zhēng)。
安得天上雨,奔渾河海傾。
蕩滌反時(shí)氣,然后好晴明。
注釋參考
我自
猶我咱。 宋 劉子翚 《滿庭芳·桂花》詞:“我自寒灰槁木,凝神處,不覺重酣?!薄端疂G傳》第七二回:“那人道:‘我自姓 王 ?!?清 譚嗣同 《獄中題壁》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 崑崙 ?!?/p>
東歸
指回故鄉(xiāng)。因 漢 唐 皆都 長(zhǎng)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 三國(guó)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唐 鄭谷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唐 鄭谷 《賀進(jìn)士駱用錫登第》詩:“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xiāng)……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p>
厭苦
厭煩以為苦事?!逗鬂h書·循吏傳·孟嘗》:“姑年老壽終,夫女弟先懷嫌忌,乃誣婦厭苦供養(yǎng),加鴆其母,列訟縣庭?!?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一:“﹝ 漢陰生 ﹞常於市中匄,市中厭苦,以糞灑之。”《舊唐書·陽城傳》:“諸諫官紛紜言事,細(xì)碎無不聞達(dá),天子益厭苦之?!?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洞庭丐者》:“ 洞庭山 有丐者,貌似狂易,常行乞道上,夜則臥菴寺廡下,僧厭苦之,驅(qū)去復(fù)來?!?夏曾佑 《小說原理》:“人使終日常為一事,則無論如何可樂之事,亦生厭苦,故必求刻刻轉(zhuǎn)換之境以娛之。”
元稹名句,春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