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周麟之《上王吏部》:
人物南州望,風流一代英。
夙傳天上譽,早夢月中名。
車載三千牘,鵬飛九萬程。
向來辭泮水,端合上仙瀛。
接武虞廷邃,含得漢殿清。
漸看丹極近,首冠列星明。
準擬陪三接,周旋位六卿。
鑒分金背重,橐并紫荷輕。
未見恩綸出,那知謗篋盈。
去朝云路杳,歸侍彩衣榮。
地借徽之竹,樓吹子晉笙。
赤心何所負,白眼不須驚。
處顧銜恩厚,親逢較藝精。
妍媸歸藻鑒,高下見文衡。
夢絕懷蛟異,詞非吐鳳成。
賦能窺小小,經漫說鏗鏗。
誤玷春官籍,終慚月旦評。
搶榆幾類鷃,出谷僅同鶯。
志慕青錢士,名參玉筍生。
別深秋鶴怨,歸問海鷗盟。
未作河西尉,聊為江上行。
夜沈灘月釣,曉壓隴云耕。
歲暮人初返,天寒雨未晴。
久稽從杖履,且復臥柴荊。
后見含深恧,微吟寫至情。
佇聽宣室召,鳳閣繼家聲。
注釋參考
久稽
(1).長期延續(xù);長期拖延。《文子·上義》:“士為詭辯,久稽而不決,無益於治?!薄肚迨犯濉だ砻苡H王允礽傳》:“一切政務,不徇偏私,不謀羣小,事無久稽,悉由獨斷?!?/p>
(2).長期稽留。《后漢書·馬援傳》:“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李賢 注:“稽,留也?!?/p>
杖履
(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唐 李商隱 《為山南薛從事謝辟啟》:“方思捧持杖履,廁列生徒;豈望便上仙舟,遽塵蓮府。” 清 錢謙益 《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從?”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宋 蘇軾 《夜坐與邁聯(lián)句》:“樂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明 張煌言 《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千里片鴻,經年尺鯉,北顧旌旗,南詢杖履。” 清 姚鼐 《復曹云路書》:“賢從子謂杖履秋冬或來郡,然則不盡之意可面陳?!?/p>
(3).謂拄杖漫步。 唐 朱慶馀 《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三:“逍遙人事外,杖履入杉蘿。” 清 曹寅 《讀梅耦長<西山>詩》詩:“杖履凌云巔,行歌弔龍宅?!?/p>
且復
猶言姑且再?!肚f子·應帝王》:“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既非公家用,且復還其私?!?宋 陸游 《十月八日九日連夕雷雨》詩:“牽蘿且復補茅屋,飯豆何妨羹芋魁?!?明 劉基 《劉宗文菜窩遣興》詩:“且復擷其蔬,獨酌慰衰晚?!?/p>
柴荊
(1).做柴用的小木。 唐 杜甫 《晨雨》詩:“暫起柴荊色,輕霑鳥獸羣?!?仇兆鰲 注:“柴荊,小木?!币槐咀鳌?紫荊 ”。 清 方文 《窮冬六詠·無薪》:“依人斬蒿艾,無處拾柴荊。”
(2).指用柴荊做的簡陋門戶。 唐 白居易 《秋游原上》詩:“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荊。” 宋 王安石 《送贊善張君西歸》詩:“柴荊雀有羅,公子數(shù)經過?!?清 白華山人 《<十洲春語>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擁土,周匝樊槿,啄啄然聞有叩柴荊者?!?/p>
(3).借指村舍。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恭承古人意,促裝反柴荊?!?唐 溫庭筠 《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詩:“一水悠悠隔 渭城 , 渭城 風物近柴荊?!?明 高濂 《玉簪記·命試》:“春風桃李遍柴荊,花館琴書不絶吟?!?/p>
周麟之名句,上王吏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