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炎《送謝安國歸清江》:
軒冕喜而憂,山林靜而閒。
寵辱皆妄事,請看槐夢安。
世人悟此少,低頭縛微官。
足跌尚欲趨,翼倦不肯還。
謝公湖海士,著眼高塵寰。
心如玉壺冰,當暑氣自寒。
懷璧不愿市,懶上青云端。
親朋勸之仕,晚出彈其冠。
未令據(jù)槐廳,亦合登蓬山。
造物拙用大,束帶來侯藩。
掉頭厭多事,袖手思故園。
眉間已黃色,鏡里猶朱顏。
家住玉笥西,別有壺中天。
千畝稻秫肥,三徑松菊繁。
妙得詩酒趣,小作杖屨緣。
鴻飛霄漢外,蟬蛻塵埃間。
我方自窘束,仰屋坐長嘆。
仰屋坐長嘆。
欲仕苦無津,欲歸苦無田。
野鹿念豐草,老驥困短轅。
終當抱琴書,從公掩云關。
注釋參考
謝公
(1).指 晉 謝安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桓子野 每聞清歌,輒喚‘奈何!’ 謝公 聞之曰:‘ 子野 可謂一往有深情?!?唐 李白 《示金陵子》詩:“ 謝公 正要 東山 妓,攜手林泉處處行?!?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送施圣與樞密帥隆興》詞:“試問 東山 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 謝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謝靈運 。 唐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謝公 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唐 錢起 《送包何東游》詩:“子好 謝公 跡,常吟孤嶼詩?!?明 高啟 《天平山》詩:“難追 謝公 游,空發(fā)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齊 謝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詩:“誰念北樓上,臨風懷 謝公 ?!?/p>
(4).指 宋 謝景初 。 元 費著 《箋紙譜》:“紙以人得名者,有 謝公 ,有 薛濤 。”參見“ 謝公牋 ”。
湖海士
《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陳元龍 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后以“湖海士”指具有豪俠氣概的人。 清 趙與虤 《娛書堂詩話》卷下:“有客過門湖海士,隔籬呼酒咄嗟間?!?/p>
著眼
[have sth.in mind;fix one's attention on] 注目;考慮
著眼于人民
詳細解釋(1).猶舉目;入眼。 宋 賀鑄 《木蘭花》詞:“朝來著眼沙頭認,五兩竿搖風色順。” 明 唐寅 《警世》詩之一:“措身物外謝時名,著眼閒中看世情?!?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廢池吹縠,野田方罫,著眼都如畫?!?/p>
(2).(從某方面)考慮;觀察。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周紀·赧王》:“買骨大須著眼,若是假骨,千里馬斷不至矣。”
(1).猶舉目;入眼。 宋 陳師道 《小放歌行》:“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p>
(2).(從某方面)考察;觀察。《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只是他二位是一片仁厚心腸,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兒子,延了 安 家的宗祀,大處著眼,便不忍吹求到此?!?魯迅 《且介亭雜文·連環(huán)圖畫瑣談》:“但要啟蒙,即必須能懂。懂的標準,當然不能俯就低能兒或白癡,但應該著眼于一般的大眾?!?/p>
塵寰
塵寰 (chénhuán) 人世間 the world;this mortal life 自此塵寰音信斷王炎名句,送謝安國歸清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