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柴望《送朱南山開蜀閫》:
殿上傳宣內(nèi)引官,一封歷歷奏忠肝。
八千里路先聲至,百萬都人夾道觀。
節(jié)度晉公先授鉞,淮陰韓信舊登壇。
擎天正要中流柱,莫擬人間蜀道難。
注釋參考
傳宣
(1).傳達宣布。《后漢書·公孫瓚傳》:“令婦人習為大言聲,使聞數(shù)百步,以傳宣教令。”《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傳宣取物,承前止是口傳詔令,別無憑由,致因緣盜取錢物?!?/p>
(2).指宣傳。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則地太遠,人太多,傳宣之腦筋漸不敏捷,則合眾難?!?/p>
(3).傳令宣召。 宋 范鎮(zhèn) 《東齋記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缎瓦z事》后集:“ 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國皇后弟也,傳宣至此,催促陛下議諭事?!薄度齻b五義》第十七回:“有勞夫人,傳宣官差完了?!?/p>
(4).猶傳揚。 明 邵璨 《香囊記·褒封》:“億兆騰歡,四海傳宣?!?郭沫若 《集外·不滅的光輝》:“ 魯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傳宣著的,但這精神的真諦,不就是‘不妥協(xié)’的三個字嗎?”
(5).傳達號令的官吏?!独m(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請下入內(nèi)侍省置傳宣合同司,專差內(nèi)臣一員主之。”《說岳全傳》第五七回:“ 宋 營軍士拾得箭書,忙與傳宣説知?!?/p>
內(nèi)引
到內(nèi)殿謁見皇帝。因須由有關(guān)官員引領(lǐng),故稱“內(nèi)引”。 宋 趙昇 《朝野類要·班朝》:“內(nèi)引:內(nèi)殿引見,則可以少延時刻,亦或賜坐,亦或免穿執(zhí)也?!?宋 周密 《齊東野語·符離之師》:“明日內(nèi)引, 浚 奏曰:‘ 史浩 意不可回也,恐失機會,惟陛下英斷?!?/p>
一封
(1).古以十萬平方里為“一封”。《梁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里……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萬井,定出賦六萬四千井,戎馬四千匹,兵車千乘,此諸侯之大者也?!?/p>
(2).指單峰(駝)?!稘h書·西域傳下·大月氏國》:“出一封橐駝?!?顏師古 注:“脊上有一封也。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p>
(3).表數(shù)量。用于書信等封緘之物。 唐 王昌齡 《別李浦之京》詩:“小弟隣莊尚漁獵,一封書寄數(shù)行啼?!薄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少不得修了一封家書,差人接取家眷入京。”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四:“紙窗兒前,照臺兒后,一封兒小簡,掉在纖纖手?!薄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斑@一回小婿再去,託敝親家寫一封字來?!?/p>
歷歷
歷歷 (lìlì) 一個個清晰分明 distinctly;clearly 歷歷可數(shù) 歷歷在目忠肝
指忠義之心?!端问贰と辶謧靼恕ね鯌搿罚骸暗塾?集英殿 策士,召 應麟 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 應麟 讀之,乃頓首曰:‘是卷古誼若龜鏡,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士賀?!煲缘谄呔頌槭走x。及唱名,乃 文天祥 也?!?/p>
柴望名句,送朱南山開蜀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