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地至千里,焉有不年饑
出自宋代韓淲《八月初七日終夜大雷震雨如傾注風(fēng)敗吾藩籬拔》:
晴明天氣佳,草木浮光煇。
珍禽各翔語(yǔ),群花競(jìng)芳菲。
人情春和時(shí),怡游類忘歸。
常陽(yáng)一以亢,旱甚翻噓欷。
赤地至千里,焉有不年饑。
家家望云霓,想像陰雨霏。
狂飚震雷吼,連夕恐非機(jī)。
溪漲橋已解,拍岸欲平磯。
所幸蛙黽爾,跳噪皆輕肥。
居民其奈何,泥淖生理微。
意欲問彼蒼,何日生清暉。
由來(lái)此陰陽(yáng),歲事中和希。
今年積秋熱,焦熬在郊圻。
既雨復(fù)苦風(fēng),拔樹敗墻圍。
后土無(wú)乾處,眇予將疇依。
注釋參考
赤地
赤地 (chìdì) 光禿禿的土地;災(zāi)荒后的不毛之地 land made barren by severe drought or pests,etc. 晉國(guó)大旱,赤地三年。——《韓非子·十過》 誓把赤地變沃野千里
千里 (qiānlǐ) 指千里馬 the winged steed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韓淲名句,八月初七日終夜大雷震雨如傾注風(fēng)敗吾藩籬拔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