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德不為嫌,優(yōu)待臺諫俸
出自宋代王禹偁《故殿中侍御史滎陽鄭公》:
柱史宮有名跡,宮清才自天縱。
構(gòu)思慶云合,落筆醴泉涌。
歌詩與文賦,錚錚人口諷。
揚袂入澤宮,鵠心一箭中。
恃才善戲謔,負(fù)氣好侮弄。
大志有誰知,細(xì)行乖自訟。
小諫事世宗,惕惕佩光寵。
太祖方歷試,握兵權(quán)已重。
上宮范魯公,先見不能用。
歷數(shù)不在周,謳謠卒歸宋。
汗漫失屠龍,接輿遂歌鳳。
行荷伯倫鍤,高臥畢卓甕。
神德不為嫌,優(yōu)待臺諫俸。
晚求萬泉令,吏隱官資冗。
一旦隨朝露,識者彌哀痛。
無子嗣家聲,身世若一夢。
文編多散失,人口時傳誦。
空持一器宮,何處澆孤冢。
注釋參考
神德
高潔的品德。《楚辭·賈誼<惜誓>》:“彼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王逸 注:“言彼神智之鳥,乃與圣人合德,見非其時,則遠(yuǎn)藏匿跡?!薄痘茨献印ぬ┳逵?xùn)》:“巧詐藏於胸中,則純白不備,而神德不全矣?!?/p>
不為
(1).不做;不干?!对姟ばl(wèi)風(fēng)·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盀殚L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p>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王念孫 《讀書雜志·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薄痘茨献印け窘?jīng)訓(xùn)》:“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注:“不為,不成也?!?/p>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先破后承,始開終結(jié),內(nèi)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yán)矣?!?/p>
(1).不因為?!盾髯印ぬ煺摗罚骸疤煨杏谐?,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稘h書·揚雄傳下》:“蓋聞圣主之養(yǎng)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注:“言憂百姓也。”
優(yōu)待
優(yōu)待 (yōudài) 給予良好的待遇;厚待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優(yōu)待軍烈屬臺諫
唐 宋 時以專司糾彈的御史為臺官,以職掌建言的給事中、諫議大夫等為諫官。兩者雖各有所司,而職責(zé)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稱之。 明 初廢諫院,以給事中兼領(lǐng)監(jiān)察與規(guī)諫,兩者開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隸都察院,于是臺諫完全合二為一。 宋 李綱 《上淵圣皇帝實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間與天子爭是非者,臺諫也?!薄端问贰な挿鳌罚骸?服 文辭勁麗,宜居翰苑。朕愛其鯁諤,顧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王禹偁名句,故殿中侍御史滎陽鄭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