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克莊《九和》:
人見休官欺冷落,天將高壽準(zhǔn)遷除。
鑷千莖雪形容變,卸一條冰涕唾如。
病怕執(zhí)綏升玉輅,老難垂耳服鹽車。
身閑絕喜無拘束,巢鶴終勝似釜魚。
注釋參考
執(zhí)綏
(1).謂持繩索登車?!墩撜Z·鄉(xiāng)黨》:“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孔穎達(dá) 疏:“綏者,挽以上車之索也?!?/p>
(2).借稱陪帝王乘車的侍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宿太廟奉神主出室》:“輅上御座,惟近侍二人,一從官傍立,謂之‘執(zhí)綏’,以備顧問?!?/p>
玉輅
古代帝王所乘之車,以玉為飾?!痘茨献印m真訓(xùn)》:“目觀玉輅琬象之狀,耳聽白雪清角之聲,不能以亂其神。” 高誘 注:“玉輅,王者所乘,有琬琰象牙之飾。”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書證》:“良馬,天子以駕玉輅?!?宋 蘇軾 《送喬仝寄賀君》詩之三:“曾謁東封玉輅塵,幅巾短褐亦逡巡。”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御輅》:“ 武宗 以 正德 十四年親征 宸濠 ,曾乘革輅,最合古禮。玉輅則耕籍田用之,其他輅不知先朝亦曾御否?!?/p>
垂耳
(1).兩耳下垂。形容馴服的樣子。 漢 枚乘 《七發(fā)》:“飛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野獸聞之,垂耳而不能行?!?唐 張九齡 《酬王六霽后書懷見示》詩:“作驥君垂耳,為魚我曝鰓?!?宋 秦觀 《秋夜病起懷端叔作詩寄之》:“彊顏入規(guī)模,垂耳受覊鞚?!?/p>
(2).下垂到耳。《后漢書·東夷傳·三韓》:“唯重瓔珠,以綴衣為飾,乃縣頸垂耳?!?宋 蘇軾 《章質(zhì)夫寄惠崔徽真》詩:“玉釵半脫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p>
(3).垂掛耳狀之物。謂腐木上長木耳等菌類。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lián)句》:“木腐或垂耳,草珠競駢睛?!?/p>
鹽車
運載鹽的車子?!稇?zhàn)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fù)轅不能上。 伯樂 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后以“鹽車”為典,多用于喻賢才屈沉于天下。 漢 賈誼 《吊屈原文》:“驥垂兩耳,服鹽車兮?!?唐 殷堯藩 《暮春述懷》詩:“此時若遇 孫陽 顧,肯服鹽車不受鞭?!?宋 黃庭堅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詩:“鹽車之下有絶足,敗羣勿縱為民殘?!?明 高啟 《天閑青驄赤驃二馬歌》:“請看垂耳鹽車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孫枝蔚 《君馬黃》詩:“恥遭眾口夸,寧受鹽車厄?!?/p>
劉克莊名句,九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