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劉基《工之僑獻琴》: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
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
使國工視之,曰:“弗古。
”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
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終。
注釋參考
期年
亦作“朞年”。一年。《左傳·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 沙鹿 崩。 晉 卜偃 曰:‘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薄逗鬂h書·侯霸傳》:“百姓老弱相攜號哭……皆曰:‘愿乞 侯君 復留朞年?!?唐 李德裕 《漁魚骨》詩:“昔日 任公子 ,期年釣此魚。”《金史·宗翰傳》:“盟未朞年,今已如此,萬世守約,其可望乎?” 清 袁枚 《續(xù)新齊諧·曹公夢》:“於是有言夢不足徵者,有以期年半載相機進退勸者?!?/p>
劉基名句,工之僑獻琴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