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間,瞥若六轡馳
出自唐代權(quán)德輿《古離別(一作古別離)》:
人生天地間,瞥若六轡馳。
夭壽既常數(shù),奈何生別離。
。
跡當(dāng)中人域,正性日已衰。
是非千萬境,杳靄情塵滋。
。
出門事何常,暫別亦難期。
冉冉嘆流景,悠悠限山陂。
。
盡此一夕歡,華樽會前墀。
雞鳴東方曙,夙駕臨通逵。
。
欲出強(qiáng)移步,欲留難致辭。
兩情不得已,念此留何為。
。
天明去已遠(yuǎn),寂默居人歸。
入門復(fù)上堂,怳怳生驚疑。
。
經(jīng)履同游處,猶言常相隨。
覽物或臨盤,翻怪來何遲。
。
乃知前日歡,本為今日悲。
特此別后心,寧及未見時。
。
則知交疏分,久久翻易持。
報(bào)君未別后,別后當(dāng)自知。
。
注釋參考
人生
人生 (rénshēng) 人一生中的活動 activity of a life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human life;life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巍?文天祥《過零丁洋》 與人的關(guān)系生疏,不熟悉 relation with people 人生地疏天地
天地 (tiāndì)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 天地山川?!巍?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濉?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鳌?張溥《五人墓碑記》 比喻人們活動的范圍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diào)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yǎng)人也。六轡
轡,韁繩。古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其兩邊驂馬之內(nèi)轡系于軾前,謂之軜,御者只執(zhí)六轡?!对姟で仫L(fēng)·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孔穎達(dá) 疏:“四馬八轡,而經(jīng)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dāng)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驂馬欲入,則偪於脅驅(qū),內(nèi)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nèi)轡繫於軾前,其繫之處以白金為觼也。”后以指稱車馬或駕馭車馬。《漢書·韋玄成傳》:“繹繹六轡,是列是理,威儀濟(jì)濟(jì),朝享天子?!?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將致遠(yuǎn)?!?清 鄂爾泰 《昭陵石馬歌恭和御制元韻》:“自來房駟無虛生,六轡乘時應(yīng)乾九。”
權(quán)德輿名句,古離別(一作古別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