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韓偓《無題》
小檻移燈灺,空房鎖隙塵。額波風(fēng)盡日,簾影月侵晨。
香辣更衣后,釵梁攏鬢新。吉音聞詭計(jì),醉語近天真。
妝好方長嘆,歡余卻淺顰。繡屏金作屋,絲幰玉為輪。
致意通綿竹,精誠托錦鱗。歌凝眉際恨,酒發(fā)臉邊春。
溪纻殊傾越,樓簫豈羨秦!柳虛禳沴氣,梅實(shí)引芳津。
樂府降清唱,宮廚減食珍。防閑襟并斂,忍妒淚休勻。
宿飲愁縈夢(mèng),春寒瘦著人。手持雙豆蔻,的的為東鄰。
碧瓦偏光日,紅簾不受塵。柳昏連綠野,花爛爍清晨。
書密偷看數(shù),情通破體新。明言終未實(shí),暗祝始應(yīng)真。
枉道嫌偷藥,推誠鄙效顰。合成云五色,宜作日中輪。
照獸金涂爪,釵魚玉鏤鱗。渺瀰三島浪,平遠(yuǎn)一樓春。
墮髻還名壽,修蛾本姓秦。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麟脯隨重釀,霜華間八珍。錦囊霞彩爛,羅襪砑光勻。
羞澀佯牽伴,嬌饒欲泥人。偷兒難捉搦,慎莫共比鄰。
紫蠟融花蒂,紅綿拭鏡塵。夢(mèng)狂翻惜夜,妝懶厭凌晨。
茜袖啼痕數(shù),香箋墨色新。
注釋參考
更衣
(1) [change one's clothes]∶更換衣服
是日,武帝起更衣, 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史記·外戚世家·衛(wèi)皇后》
請(qǐng)更衣
(2) [go to the lavatory]∶避諱語。指去廁所大小便
權(quán)起更衣,肅追于宇下。——《資治通鑒》
詳細(xì)解釋(1).換衣服。《史記·外戚世家》:“是日, 武帝 起更衣, 子夫 侍尚衣軒中,得幸?!?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巾櫛粧飾畢,請(qǐng)更衣,衣又珍異?!薄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十四回:“忽報(bào)藩臺(tái)著人來請(qǐng), 繼之 便去更衣?!?/p>
(2).借指宮女。 南朝 梁簡文帝 《執(zhí)筆戲書》詩:“夜夜有明月,時(shí)時(shí)憐更衣。” 唐 王建 《宮人斜》詩:“一邊載出一邊來,更衣不減尋常數(shù)。”
(3).指換衣休息之處。《漢書·東方朔傳》:“后乃私置更衣。” 顏師古 注:“為休息易衣之處。”《漢書·王莽傳下》:“見 王路堂 者,張於西廂及后閣更衣中。”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更衣中,謂朝賀易衣服處,室屋名也?!?/p>
(4).指帝王陵寢的便殿?!逗鬂h書·章帝紀(jì)》:“臣愚以為更衣在中門之外,處所殊別,宜尊廟曰 顯宗 ,其四時(shí)禘祫,於 光武 之堂,閒祀悉還更衣,共進(jìn)《武德》之舞,如 孝文皇帝 祫祭 高廟 故事?!?李賢 注:“更衣者,非正處也。園中有寑,有便殿。寑者,陵上正殿。便殿,寑側(cè)之別殿,即更衣也?!?晉 袁宏 《后漢紀(jì)·獻(xiàn)帝紀(jì)》:“ 明帝 遺詔無起寢廟,藏主於 世祖 廟更衣。更衣者,帝王入廟之便殿也?!?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北郊齋宮》:“其后齋宮為更衣別殿,不復(fù)駐蹕焉。”
(5).古時(shí)大小便的婉辭。 漢 王充 《論衡·四諱》:“夫更衣之室,可謂臭矣;鮑魚之肉,可謂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為忌;肴食腐魚之肉,不以為諱?!?漢 張仲景 《傷寒論·少陰病》:“少陰病,下利,脈微濇,嘔而汗出,必?cái)?shù)更衣,反少者,當(dāng)溫其上,灸之?!薄端疂G傳》第四三回:“ 曹太公 推道更衣,急急的到里正家里?!?/p>
釵梁
釵的主干部分。 北周 庾信 《鏡賦》:“懸媚子於搔頭,拭釵梁於粉絮?!?倪璠 注:“言釵梁用粉絮拭之,其色光明也?!?宋 周邦彥 《漁家傲·般涉》詞:“日照釵梁光欲溜,循階竹粉霑衣袖。” 清 龔自珍 《臨江仙》詞之二:“酒渴思茶交午夜,沉煙閒撥釵梁?!?/p>
韓偓名句,無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