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吳芾《和朱世同韻》:
聊向空山避世喧,數(shù)椽茅屋鎖苔錢。
怕逢俗客慵開戶,欣慕前賢愿執(zhí)鞭。
已見二毛真老矣,幸存三徑盍終焉。
細思萬計惟閒好,敢為浮名誤百年。
注釋參考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古剎云光杳,空山劍氣深?!?李大釗 《警gao{1~1}全{1*1}國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避世
避世 (bìshì) 離世隱居,避免和外界接觸 retire from the world茅屋
茅屋 (máowū)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shù)暮喡孔?thatched cottage;hut苔錢
苔點形圓如錢,故曰“苔錢”。 南朝 梁 劉孝威 《怨詩》:“丹庭斜草徑,素壁點苔錢?!?宋 司馬光 《和宋復古小園書事》:“東家近亦富,滿地布苔錢?!?清 金農(nóng) 《寄閔八》詩:“簡雨疎風草堂閉,定知一夕長苔錢?!?/p>
吳芾名句,和朱世同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