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張喬《商山道中》
春去計秋期,長安在夢思。多逢山好處,少值客行時。
云起爭峰勢,花交隱澗枝。停驂一惆悵,應只嶺猿知。
注釋參考
秋期
(1).謂男女相約聚會的日期。語出《詩·衛(wèi)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二》:“縣北有 女觀山 ,厥處高顯,回眺極目,古老傳言,昔有思婦,夫官於 蜀 ,屢愆秋期,登此山絶望,憂感而死。”
(2).指七夕。牛郎織女約會之期。 唐 沉佺期 《牛女》詩:“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唐 杜甫 《月》詩:“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 崔涂 《七夕》詩:“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p>
(3).秋試的日期。 清 張明弼 《冒姬董小宛傳》:“吾大人雖離虎穴,未定歸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當,子盍歸待之。”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夢思
夢中的思念。 唐 嚴武 《酬別杜二》詩:“但令心事在,未肯鬢毛衰。最悵 巴山 里,清猿醒夢思。” 宋 蘇舜欽 《游山》詩:“夜闌宿虛堂,清甚無夢思?!?鄧拓 《送報社同志支援冀東》詩:“高山云樹堪浮白,亙古春秋了夢思?!?/p>
張喬名句,商山道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5幾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