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何曾分語默,取不得兮舍不得
出自宋代張伯端《讀雪竇禪師祖英集》:
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無滯礙。
近來學(xué)者不窮源,妄指蹄洼為大海。
雪竇老師達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獅王哮吼出窟來,百獸千邪皆恐懼。
或歌詩,或語句,丁寧指引迷人路。
言辭磊落義高深,擊玉敲金響千古。
爭奈迷人逐境留,卻將言相尋名數(shù)。
真如實相本無言,無下無高無有邊。
非色非空非二體,十方塵剎一輪圓。
正定何曾分語默,取不得兮舍不得。
但於諸相不留心,即是如來真軌則。
為除妄相將真對,妄若不生真亦晦。
能知真妄兩俱非,方得真心無罣礙。
無罣礙兮能自在,一悟頓消窮劫罪。
不施功力證菩提,從此永離生死海。
吾師近而言語暢,留在世間為榜樣。
昨宵被我喚將來,把鼻孔穿放杖上。
問他第一義如何,卻道有言皆是謗。
注釋參考
正定
(1).校訂改正?!稏|觀漢記·張純傳》:“時舊典多闕,每有疑義,輒為訪 純 ,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定。” 宋 葉適 《文林郎前秘書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銘》:“鷄鳴挾書,盡夜分皆憶念上口,數(shù)千載未了事皆欲正定,名章偉著皆欲銓品,異聞逸傳皆欲論述?!?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古人之作,必正定而后出,若 丁敬禮 之服 曹子建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馀》:“僉事--文士詩人往往誤作簽事,今據(jù)官書正定?!?/p>
(2).端正而堅定?!度龂酒皆挕肪砩希骸?高祖 無正定, 呂后 斬諸侯。” 孫中山 《革命成功始得享國民幸?!罚骸拔覀兲幵谶@種艱難困苦之中,操守便要正定?!?/p>
(3).佛教語。梵語“三昧”之意譯。謂屏除雜念,心不散亂,專注一境。為八正道之一。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三:“心住一緣,離於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定如前釋;離於邪亂,故説為正。” 宋 蘇轍 《題李公麟山莊圖》詩之三:“佛口如瀾翻,初無一正定;畫作正定看,於何是佛性?”
何曾
何曾 (hécéng) 反問表示未曾 never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成為總統(tǒng)?語默
(1).亦作“ 語嘿 ”。謂說話或沉默。語本《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南朝 陳 張正見 《白頭吟》:“語默妍媸際,浮沉毀譽中?!?唐 白居易 《唐故撫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自生至滅,隨跡示教,行止語嘿,無非佛事?!?秦牧 《藝海拾貝·<哲人·小孩>》:“有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你在閱讀的時候,覺得那個作家仿佛就在眼前,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動靜語默,他的聲音笑貌,仿佛可以觸摸似的?!?/p>
(2).喻指出仕或隱居。 晉 陶潛 《命子》詩:“時有語默,運因隆窊?!?逯欽立 注:“語默,出處?!薄赌鲜贰堅鳌罚骸笆且耘勔姡瑨咝男?,述平生,論語默。” 唐 陳子昂 《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詩:“而我獨蹭蹬,語默道猶懵?!?/p>
不得
不得 (bùdé) 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may not;be not allowed 吾不得而見之矣?!濉ぴ丁饵S生借書說》舍不得
舍不得 (shěbude) 不忍分離 hate to part with;be reluctant to 遠離故鄉(xiāng),我心里真有點兒舍不得 因愛惜而不忍拋棄或使用 hate to give up or use 把它扔了我可舍不得張伯端名句,讀雪竇禪師祖英集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