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出自唐代張九齡《郡中每晨興輒見群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所羨遂賦以詩(shī)》:
云間有數(shù)鶴,撫翼意無違。
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
遠(yuǎn)集長(zhǎng)江靜,高翔眾鳥稀。
豈煩仙子馭,何畏野人機(jī)。
卻念乘軒者,拘留不得飛。
注釋參考
曉日
(1).朝陽。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相公使宅別齋初栽桂樹見懷之作》詩(shī):“影近畫梁迎曉日,香隨緑酒入金杯?!?元 郝經(jīng) 《賢臺(tái)行》:“曉日曈曨赤羽旗, 燕王 北面親前席。”《花月痕》第五回:“謄寫畢,窗紙上早已曉日曈曈了?!?/p>
(2).引申為清晨。 唐 張九齡 《郡中每晨興輒見群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甚和樂焉遂賦以詩(shī)》:“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東田
(1). 秦 漢 對(duì) 陜 東六國(guó)田畝的總稱。別于 商鞅 變法后的 秦 田?!抖Y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古者百畝,當(dāng)今東田百四十六畝三十步?!?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王制>東田名制解義》:“謂之‘今東田’者, 漢文帝 時(shí), 洛 濱以東, 河 北 燕 趙 及南方舊井地。 武帝 以后即無之。《史記·秦本紀(jì)》云:‘ 商鞅 開阡陌,東地渡 洛 ?!浴_阡陌’者,改井田以二百四十步為畝;言‘東地渡 洛 ’,則盡 秦 地井田皆改,而六國(guó)仍以步百為畝;故謂之東田,對(duì) 秦 田言之也。”
(2). 南朝 齊 文惠太子 所建樓館名?!赌鲜贰R紀(jì)下·廢帝郁林王紀(jì)》:“先是, 文惠太子 立樓館於 鐘山 下,號(hào)曰‘東田’,太子屢游幸之?!薄赌淆R書·文惠太子傳》:“后上幸 豫章王 宅,還過太子 東田 ,見其彌亙?nèi)A遠(yuǎn),壯麗極目,於是大怒。”
(3).泛指農(nóng)田。 唐 儲(chǔ)光羲 《同王十三維偶然作》詩(shī)之九:“我念天時(shí)好,東田有稼穡?!?明 皇甫汸 《奉答子安兄》詩(shī):“暫就北山招,轉(zhuǎn)愜東田稅?!?/p>
煙霄
亦作“煙霄”。1.云霄。 唐 陳子昂 《春日登金華觀》詩(shī):“山川亂云日,樓榭入煙霄。” 宋 陸游 《蓬萊行》:“山峭插云海,樓高入煙霄?!?明 李東陽 《楚觀樓記》:“聲之發(fā)於此者,必能超塵壒而出煙霄,凡有耳者皆得之?!?/p>
(2).指山的高處。 唐 皇甫曾 《贈(zèng)鑒上人》詩(shī):“律儀傳教誘,僧臘老煙霄?!?/p>
(3).喻顯赫的地位。 唐 白居易 《秋夜感懷呈朝中親友》詩(shī):“詞賦擅名來已久,煙霄得路去何遲?” 唐 黃滔 《陳皇后因賦復(fù)寵賦》:“已為無雨之期,空懸夢(mèng)寐;終自凌云之製,能致煙霄?!?金 元好問 《感興》詩(shī):“倚梯從昔望煙霄,七葉何人竟珥貂?!?/p>
北渚
北面的水涯?!冻o·九歌·湘君》:“鼂騁騖兮江皋,夕弭節(jié)兮北渚?!?王逸 注:“渚,水涯也?!?漢 張衡 《南都賦》:“爾乃撫輕舟兮浮清池,亂北渚兮揭南涯?!?南朝 梁 江淹 《王徵君養(yǎng)疾》詩(shī):“北渚有帝子,蕩瀁不可期?!?宋 陸游 《北渚》詩(shī):“北渚露濃蘋葉老,南塘雨過藕花稀。”
張九齡名句,郡中每晨興輒見群鶴東飛至暮又行列而返…所羨遂賦以詩(sh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