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出自唐朝柳宗元《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fēng)。
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相思豈云遠(yuǎn),即席莫與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清商激西顥,泛滟凌長空。
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注釋參考
希聲
(1).無聲,聽而不聞的聲音?!独献印罚骸按笃魍沓桑笠粝B?,大象無形?!?王弼 注:“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清 龔自珍 《寫神思銘》:“我銘代絃,希聲不傳,千春萬年?!?/p>
(2).指奇異的音響。
(3).指玄妙虛幻的言談。 晉 葛洪 《抱樸子·祛惑》:“淺薄之徒,率多夸誕自稱説,以厲色希聲飾其虛妄,足以?;笸韺W(xué),而敢為大言?!?/p>
(4).指清靜無為之道。 清 鈕琇 《觚賸·景龍觀鐘銘》:“雖大道無為,濟(jì)物歸於善貸;而妙門有教,滅咎在於希聲?!?清 曾國藩 《復(fù)劉霞仙中丞書》:“非泊然寡營,觀物深窈,翫希聲而友前哲,殆未足語於此?!?/p>
大樸
大樸(dà pǔ):謂原始質(zhì)樸的大道。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xué)論》:“昔鴻荒之世,大樸未虧,君無文於上,民無競於下;物全理順,莫不自得?!?唐 陸龜蒙 《讀<陰符經(jīng)>寄鹿門子》詩:“祗為讀此書,大樸難久存。” 宋 葉適 《<謝景思集>序》:“撥棄組繡,考擊金石,洗削纖巧,完補(bǔ)大樸。”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銘》:“嗚呼!大樸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參見“大樸(tài pǔ)”。
大樸(tài pǔ):謂原始質(zhì)樸之大道?!段倪x·桓溫<薦譙元彥表>》:“大樸既虧,則高尚之標(biāo)顯。” 劉良 注:“大樸,大道也?!币槐咀鳌?太樸 ”。 宋 蘇軾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敗。”
聾俗
(1).愚昧無知的世俗。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今將植橘柚於玄朔,蔕華藕於修陵,表龍章於裸壤,奏《韶武》於聾俗,固難以取貴矣?!?唐 孟浩然 《贈道士參寥》詩:“知音徒自惜,聾俗本相輕?!?章炳麟 《<革命軍>序》:“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呂留良 、 曾靜 、 齊周華 等,持正義以振聾俗,自爾遂寂泊無所聞?!?/p>
(2).指庸俗而不辨美惡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 顧蒙 ﹞困於旅食,以至?xí)肚ё治摹肥陟睹@俗,以換斗筲之資?!?/p>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么途徑?!冻o·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愿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dá)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甕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dāng)問奴,織當(dāng)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yuǎn)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zé)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bào),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云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shí)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柳宗元名句,初秋夜坐贈吳武陵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