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復(fù)《峽山遇雨》:
侵曉登楚山,山峻苦艱陟。
半山忽陰晦,舉手不可識(shí)。
躋攀穿云過,赫然見日出。
俯視云氣中,洶涌浩無極。
滉瀁雪海翻,兀硉寒冰立。
蛟龍見或沒,鬐鬣火旆赤。
風(fēng)雷恣訇磕,萬車無轍跡。
神君互麾訶,眾怪爭(zhēng)跳躑。
變異從何來,萬熊不可測(cè)。
峰頂日晴明,下方驚雨急。
倏爾寂無聲,昏翳豁開釋。
返照光景新,巖岫翠欲滴。
瀑泉縞帶垂,稻塍清流溢。
高路靜無泥,牽挽望前驛。
世俗信耳目,天地度以臆。
安知視聽外,奇駭可窮索。
孰知滄溟寬,但見蹄涔窄。
茲事非傳聞,吾行所自覿。
注釋參考
龍見
(1).《易·乾》:“見龍?jiān)谔铮姶笕?。?高亨 注:“龍出現(xiàn)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動(dòng)于民間,人見之則有利。”后因以“龍見”指王者能有治績(jī)?!肚f子·在宥》:“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成玄英 疏:“圣人寂同死尸寂泊,動(dòng)類飛龍?jiān)谔臁!?/p>
(2).喻羽化而登仙?!段倪x·郭璞<游仙詩(shī)>之一》:“進(jìn)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李善 注:“進(jìn)謂求仙也,退謂處俗也?!?/p>
(3).《易·乾》:“云從龍,風(fēng)從虎。”“龍”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龍見”喻文章根本已立。 晉 陸機(jī) 《文賦》:“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郭紹虞 等注:“‘龍見’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節(jié)未妥?!?/p>
(4).蒼龍七宿出現(xiàn)?!蹲髠鳌せ腹迥辍罚骸胺察?,啟蟄而郊,龍見而雩?!?杜預(yù) 注:“龍見,建巳之月。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yuǎn)為百穀祈膏雨也。”《北齊書·恩倖傳·高阿那肱》:“ 源師 嘗諮 肱 云:‘龍見,當(dāng)雩?!?/p>
鬐鬣
亦作“鬐鬛”。1.魚、龍的脊鰭。《文選·木華<海賦>》:“巨鱗插云,鬐鬣刺天?!?李善 注引 郭璞 《<上林賦>注》:“鰭,魚背上鬣也?!?唐 劉禹錫 《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詩(shī):“蛟龍露鬐鬛,神鬼合變態(tài)。” 宋 孔平仲 《和常父望吳亭》:“游龍出鬐鬣,怒馬軒頸項(xiàng)?!?清 孫枝蔚 《蠹魚》詩(shī):“每思作檄先討蟫,鬐鬛雖小網(wǎng)須深?!?/p>
(2).借指馬。 唐 杜荀鶴 《投江上崔尚書》詩(shī):“若許登門換鬐鬛,必應(yīng)辛苦事風(fēng)雷?!?/p>
(3).獸畜的鬃毛。 清 龔自珍 《盧公神道碑銘》:“天祿辟邪,鬐鬣飛颺?!?/p>
火旆
亦作“ 火斾 ”。紅色的旌旗。 唐 李群玉 《涼公從叔春祭廣利王廟》詩(shī):“??蛿客@火旆, 天吳 收浪避樓船。” 唐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yè)歸朝》詩(shī):“黌室青衿盡,渠門火旆揚(yáng)?!?唐 黃滔 《秋色賦》:“昨日金輿,天子自西郊而迎入;此時(shí)火斾, 祝融 指南極以遄征。”
李復(fù)名句,峽山遇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6鄰居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