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樹(sh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kāi)。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lái)。
游伎皆秾李,行歌徑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注釋參考
游伎
指出游的歌妓。 唐 蘇味道 《正月十五夜》詩(shī):“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p>
秾李
華美的李花。 唐 王宏 《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膚。” 宋 張先 《玉樹(shù)后庭花》詞:“落花穠李還依舊,寳釵沽酒?!?明 何景明 《雨中看花》詩(shī)之七:“好花元待后時(shí)發(fā),穠李妖桃空自狂。”
行歌
行歌 (xínggē) 歌,吟,抽咽的哭。行,走動(dòng)著。行歌意為一邊走著一邊抽抽咽咽地哭。是孩子的哭狀 walk and snivel at the same time 兒聞之亡去入山林行歌。——晉· 干寶《搜神記》落梅
即《梅花落》。古笛曲名。 唐 李白 《司馬將軍歌》:“羌笛橫吹《阿嚲回》,向月樓中吹《落梅》?!?明 湯式 《一枝花·贈(zèng)張韶舞善chui{1*1}簫》套曲:“頓挫非《落梅》之趣,悠揚(yáng)有《折柳》之情。”《隨園詩(shī)話補(bǔ)遺》卷一引 清 陳望之 《月夜登黃鶴樓》詩(shī):“不知何處笛,解作《落梅》聲?!?/p>
蘇味道名句,正月十五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