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見雷子之小篆,今見雷子之墨竹
出自宋代梅堯臣《和江鄰幾學(xué)士得雷殿直墨竹二軸》:
昔見雷子之小篆,今見雷子之墨竹。
節(jié)瘦已似蛟龍孫,葉暗曾無鳳皇宿。
江翁得之尤愛憐,作詩(shī)寫意酬雙軸。
掛在空堂坐臥看,如玩蕭蕭巖畔綠。
莫疑昏黑眼生花,松煤濃色切寒鴉。
不問主人兼客至,明朝騎馬到君家。
注釋參考
小篆
小篆 (xiǎozhuàn) 指筆劃較簡(jiǎn)的篆書 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adopted in the Qin Dynasty (221—207B. C.)for the purpose of standardizing the script;Hsiao chuan——the lesser seal style Chinese character墨竹
(1).墨畫的竹子。相傳始于 唐 吳道子 。一說,始于 五代 郭崇韜 之妻 李氏 。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卷二:“﹝ 李夫人 ﹞月夕獨(dú)坐南軒,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揮毫濡墨,模寫窗紙上,明日視之,生意具足?;蛟谱允侨碎g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收藏·元》:“ 顧安 字 定之 ,善畫墨竹。 吳仲珪 以蒼老勝, 定之 以秀色勝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墻上掛著一幅淡遠(yuǎn)秀勁的墨竹,看來似乎裝裱得不久。”
(2).竹的一種。 宋 黃休復(fù) 《茅亭客話·滕處士》:“有絲竹,葉細(xì)而青,莖瘦而紫,亦謂之墨竹。”
梅堯臣名句,和江鄰幾學(xué)士得雷殿直墨竹二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