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出自明代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摘自《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一個能夠提高自身修養(yǎng)的人每天都過得很安穩(wěn),又何必追求名垂千古的偉大事業(yè)呢?
原文摘要:
隆準公;高談王霸驚人耳,輟洗延坐欽英風;東下齊城七十二,天下無人能繼蹤。二人功跡尚如此,至今誰肯論英雄?”歌罷,又有一人擊桌而歌。其歌曰:“吾皇提劍清寰海,創(chuàng)業(yè)垂基四百載;桓靈季業(yè)火德衰,奸臣賊子調鼎鼐。青蛇飛下御座傍,又見妖虹降玉堂;群盜四方如蟻聚,奸雄百輩皆鷹揚,吾儕長嘯空拍手,悶來村店飲村酒;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二人歌罷,撫掌大笑。玄德曰:“臥龍其在此間乎!”遂下馬入店。見二人憑桌對飲:上首者白面長須,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問曰:“二公誰是臥龍先生?”長須者曰:“公何人?欲尋臥龍何干?”玄德曰:“某乃劉備也。欲訪先生,求濟世安民之術?!遍L須者曰:“我等非臥龍,皆臥龍之友也:吾乃潁川石廣元,此位是汝南孟公
注釋參考
獨善其身
[maintain personal integrity during chaotic times;pay attention to one's own moral uplift] 指修身養(yǎng)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F(xiàn)也指只顧自己,不管集體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營天下。——《孟子·盡心》
卒不忍獨善其身。——清· 林覺民《與妻書》
君子立言,非茍顯其理,將以啟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獨善其身,將以訓天下之方動者。——《后漢書·丁鴻傳》
詳細解釋本指注重自身修養(yǎng),保持節(jié)操。后亦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身外事?!睹献印けM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趙岐 注:“獨治其身以立於世間,不失其操也?!薄稌x書·忠義傳論》:“且 裒 獨善其身,故得全其孝?!薄侗笔贰ぴ瓊鳌罚骸?翻 名位俱重,當時賢達咸推與之。然獨善其身,無所奬拔,排抑后進,論者鄙之?!?李大釗 《現(xiàn)代青年活動的方向》:“新時代的青年,單單做到‘獨善其身’、‘潔身自好’的地步,能算盡了責任的人么?”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六章:“我和 劉麗 找到她,告訴她整個社會不改好,個人想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日安
日安 (rì ān) 在白天遇見人或與人分別時的用語。亦稱“你好” good-day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千古名
永垂史冊之名。 唐 李白 《于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詩:“當時不好賢,豈傳千古名?!?/p>
不朽
不朽 (bùxiǔ) 永不磨滅 immortal;enduring 不朽的功勛 不朽 (bùxiǔ) 存在于人類的記憶或記載中 live 人類愿望通過他的行動而不朽,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征羅貫中名句,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