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賢生本不相識,死乃異代同烝嘗
出自宋代方回《送術(shù)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
君不見錢塘西湖三賢堂,林蘇宋人白傅唐。
三賢生本不相識,死乃異代同烝嘗。
又不見吳江垂虹三高祠,鴟夷一舸浮西施。
天隨陸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時(shí)。
何似廬山東林三大老,生偶同時(shí)不同道。
道若不同同中心,香爐峰下足幽討。
雁門法師禪非禪,虎溪道士仙非仙。
栗里先生醉非醉,三方寸地通一天。
妥靈猶想當(dāng)時(shí)笑,鼎立宇宙膽相照。
借問此笑笑者何,別有丹青不傳妙。
述明棄官歸東林,玉帝降敕榮冠簪。
羽衣似與儒釋異,所不異者胸中心。
我謂不須較同異,亦勿強(qiáng)求笑中意。
天下至今知幾晉法當(dāng)忘言,祖述淵明醉還醉。
注釋參考
三賢
(1).佛教語。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變文》:“越三賢,超十地,福德周圓入佛位?!眳⒁姟?三賢十圣 ”。
(2).三個(gè)賢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方魁 與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詩人缺唇處士 方干 之后,與 嚴(yán)子陵 、 范文正公 為釣臺三賢?!?明 瞿佑 《歸田詩話·樂天晚年》:“ 樂天 連為 杭 蘇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則有三賢堂,併 林和靖 、 蘇東坡 祠之?!?沉礪 《展張蒼水墓》詩:“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賢?!?/p>
生本
生命的根本?!秴问洗呵铩ing{1-1}欲》:“其於物也,不可得之為欲,不可足之為求,大失生本?!?/p>
相識
相識 (xiāngshí) 互相認(rèn)識 be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 素不相識 指彼此認(rèn)識的人 acquaintance異代
(1).后代,后世?!段倪x·班固<幽通賦>》:“ 虞 《韶》美而儀鳳兮, 孔 忘味於千載;素文信而厎麟兮, 漢 賔祚于異代?!?李周翰 注:“賔祚,謂禮其后祚也。異代,謂 漢 也。”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大丈夫不能立功業(yè),為異代之所稱,豈可奪人愛姬,為己之嬉娛?!?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禮部·議革張浚祀》:“ 浚 終不得侑食,則 浚 在當(dāng)時(shí)已有定論矣。豈有見擯於本國,而崇祀於異代者?!?/p>
(2).指后世之人。 唐 李咸用 《覽文僧卷》詩:“雖無先圣耳,異代得聞《韶》?!?/p>
(3).不同時(shí)代;不同世代。 三國 魏 曹植 《辨道論》:“ 桀 紂 殊世而齊惡,姦人異代而等偽?!薄赌鲜贰な捲蕚鳌罚骸?允 又為長史,帶 會稽 郡丞。行經(jīng) 延陵季子 廟,設(shè)蘋藻之薦,託異代之交,為詩以敘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夫圣人用心,異代同體?!?清 姚瑩 《論詩絕句》之十二:“力振衰淫 伯玉 功, 盧 王 宋 沉 未為功; 考亭 異代真知己,特識曾推《感遇》工?!?/p>
(4).前代,前世?!缎绿茣だ罱{傳》:“圣人選當(dāng)代之人,極其才分,自可致治。豈借賢異代,治今日之人哉?” 唐 周繇 《經(jīng)故宅有感》詩:“異代圖書藏幾篋,傾城羅綺散誰家?!?宋 李石 《續(xù)博物志》卷七:“ 劉向 《列仙傳》、 葛洪 《神仙傳》、 沉汾 《續(xù)仙傳》、 曾慥 《集仙傳》,以異代事著于本朝者。”
烝嘗
本指秋冬二祭。后亦泛稱祭祀?!对姟ば⊙拧こ摹罚骸敖e爾牛羊,以往烝嘗?!?鄭玄 箋:“冬祭曰烝,秋祭曰嘗?!?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立廟舊邑,四時(shí)烝嘗,歡哀承祀,其如祖襧。” 明 宋濂 《故秦母夫人金氏墓志銘》:“烝嘗賓燕,悉中條序?!?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宗法者,敬宗而嚴(yán)父,寢廟烝嘗,以為大典?!?/p>
方回名句,送術(shù)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