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貫休《送崔使君》:
柳門柳門,芳草芊綿。
日日日日,黯然黯然。
子牟戀闕歸闕,王粲下樓相別。
食實(shí)得地,頗淹歲月。
今朝天子在上,合雪必雪。
況絳之牧,文行炳潔。
釋謂緣因,久昵清塵。
王嘉迎安,遠(yuǎn)狎遺民。
嫓彼二子,厥或相似。
論文不文,話道無滓。
士有貴逼,勢不可遏。
麟步規(guī)矩,鳳翥昂枿。
峴首仁蹤項(xiàng)頻跋,商云乳麝香可撮,望塵□□連紫闥。
吾皇必用整乾坤,莫忘江頭白頭達(dá)。
注釋參考
子牟
即 魏公子牟 。 戰(zhàn)國 時(shí)人。因封于 中山 ,也叫 中山公子牟 。曾說:“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 魏 闕之下。”見《呂氏春秋·審為》。后常用作心存朝廷或憂國的典實(shí)。 唐 陳子昂 《群公集畢氏林亭》詩:“ 子 牟戀 魏 闕,漁父愛滄江。” 唐 李咸用 《遣興》詩:“ 子牟 魂欲斷,何日是昇平。” 唐 武元衡 《甫構(gòu)西亭偶題》詩:“信矣 子牟 戀,歸歟 尼父 吟。”
戀闕
留戀宮闕。舊時(shí)用以比喻心不忘君。 唐 杜甫 《散愁》詩之二:“戀闕丹心破,霑衣皓首啼。” 唐 韓愈 《次鄧州界》詩:“ 潮陽 南去倍 長沙 ,戀闕那堪更憶家。”《鏡花緣》第六八回:“況臣自到天朝,業(yè)經(jīng)兩載,私製金甌之頌,幸依玉燭之光,食德飲和,感恩戀闕。”
歸闕
歸回朝廷。 唐 于鵠 《贈(zèng)李太守》詩:“歸闕功成后,隨車有野人?!?/p>
相別
謂彼此分別。 宋 蘇軾 《和子由宿逍遙堂》序:“﹝余﹞以為今者宦游相別之日淺,而異時(shí)退休相從之日長?!薄豆沤裥≌f·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龐老人 ﹞請眾老人吃些酒食,各人相別?!?/p>
鬧別扭。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拒婚》:“他勢壓朝班,威傾京國,你卻與他相別;只怕他轉(zhuǎn)日迴天,那時(shí)須有個(gè)決裂?!?錢南揚(yáng) 校注:“別,即鬧別扭之意。”
貫休名句,送崔使君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5酷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