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石《湖嶼》:
我昔泛洞庭,白波大如屋。
水天兩相際,渺渺浸坤軸。
小舟掀簸中,嘔眩篷底伏。
忽然得島嶼,便欲縋船宿。
西歸收驚魂,且濯泥土足。
東湖一席地,江脈自渟蓄。
煙雨相吐吞,幾席染湖淥。
汀洲紅白花,游泳雜鳧鶩。
橫流溢四海,未暇較吳蜀。
駭我時世情,風波戒平陸。
注釋參考
水天
水與天。多指水天交接處。 唐 白居易 《宿湖中》詩:“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 元 張翥 《憶吳興》詩:“半山塔寺藏云樹,繞郭樓臺住水天?!?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記》:“晚乃泊於 韓村 之湖口,大月點空,滿天作青火色。放眼五百里一斂,而水天之白未盡。” 丁玲 《記游桃花坪》:“我站在船頭上,靠著篷邊,我極目望著水天交界的遠處。” 劉白羽 《長江三日·十一月十七日》:“水天極目之處,灰蒙蒙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p>
相際
互相關系。 清 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 鯀 堙洪水, 舜 殛之, 禹 郊之。物與我相際之分殊也。” 梁啟超 《新史學》一:“大羣之中有小羣,大時代中有小時代,而羣與羣之相際,時代與時代之相續(xù),其間有消息焉,有原理焉?!?/p>
渺渺
渺渺 (miǎomiǎo) 形容悠遠;久遠 remote 云海渺渺無際坤軸
古人想象中的地軸。 晉 張華 《博物志·地》:“ 崑崙山 北地轉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萬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廣十萬里,地有三千六百軸,犬牙相舉。” 宋 辛棄疾 《滿江紅·和傅巖叟香月韻》:“根老大,穿坤軸。枝夭嫋,蟠龍斛。”《紅樓夢》第五十回:“何處梅花笛?誰家碧玉簫?鰲愁坤軸陷,龍斗陣云銷?!?/p>
李石名句,湖嶼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