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出自唐代李白《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fēng)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
注釋參考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xì)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xiàn)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還歸
(1).返回。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怪神》引《管子》:“ 齊公 出於澤,見衣紫衣,大如轂,長如轅,拱手而立。還歸,寢疾,數(shù)月不出?!?漢 王充 《論衡·恢國》:“ 孝明 加恩,則論徙邊;今上寬惠,還歸州里。”《西游記》第七七回:“ 老孫 還歸本洞,稱王道寡,耍子兒去罷。” 清 顧炎武 《兄子洪善北來言及近年吳中有開淞江之役書此示之》詩:“ 淞江 亭畔坐垂綸,還歸被褐出負(fù)薪?!?/p>
(2).歸順,歸附。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昔 袁術(shù) 僭逆,王誅將加,則 廬江 太守 劉勛 ,先舉其郡,還歸國家?!?/p>
(3).歸還?!秊in{1*1}瓶{1*1}梅詞話》第九九回:“當(dāng)時統(tǒng)制打死二人,除了地方之害,分付 李安 ,將馬頭大酒店,還歸本主?!币嘀甘栈?。 清 柯悟遲 《漏網(wǎng)喁魚集》:“﹝ 光緒 三年﹞據(jù)老農(nóng)云:此蟲從大霧中生,然而總歸天意,故木棉僅得二分至五厘不等,其雜糧不過還歸種子而已?!?/p>
凱旋而歸?!对姟ば⊙拧こ鲕嚒罚骸皥?zhí)訊獲丑,薄言還歸?!?朱熹 集注:“還,音旋。”《詩·大雅·常武》:“ 徐方 不回,王曰還歸?!?高亨 注:“還歸,指班師還朝。”
李白名句,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