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瓶錫杖倚閑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出自唐代王邕頁《懷素上人草書歌(一本作王邕詩,今從統(tǒng)簽另編)》:
衡陽雙峽插天峻,青壁巉巉萬馀仞。
此中靈秀眾所知,草書獨(dú)有懷素奇。
懷素身長五尺四,嚼湯誦咒吁可畏。
銅瓶錫杖倚閑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箋,蒲葵絹素何相鮮。
忽作風(fēng)馳如電掣,更點(diǎn)飛花兼散雪。
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
君不見張芝昔日稱獨(dú)賢,君不見近日張旭為老顛。
二公絕藝人所惜,懷素傳之得真跡。
崢嶸蹙出海上山,突兀狀成湖畔石。
一縱又一橫,一欹又一傾。
臨江不羨飛帆勢,下筆長為驟雨聲。
我牧此州喜相識(shí),又見草書多慧力。
懷素懷素不可得,開卷臨池轉(zhuǎn)相憶。
注釋參考
錫杖
[a monk's cane] 佛家語。僧人所持的手杖。杖頭有錫環(huán),振時(shí)作錫錫聲。也稱“禪杖”、“聲杖”、“鳴杖”
芒鞋騰霧出,錫杖撥云歸。——《梼杌閑評(píng)——明珠緣》
詳細(xì)解釋僧人所持的禪杖。其制:杖頭有一鐵卷,中段用木,下安鐵纂,振時(shí)作聲。梵名隙棄羅(Khakkhara),取錫錫作聲為義?!兜玫捞莩儒a杖經(jīng)》:“是錫杖者,名為智杖,亦名德杖。” 晉 竺僧度 《答楊苕華書》:“且披袈裟,振錫杖,飲清流,詠波若,雖王公之服,八珍之膳,鏗鏘之聲,煒曄之色,不與易也?!?唐 柳宗元 《浩初上人見貽絕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詩:“仙山不屬分符客,一任凌空錫杖飛?!?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有老僧衣紅袈裟,一手托鉢,一手振錫杖?!?/p>
閑庭
閑庭 (xiántíng) 安靜的庭院 quiet court 勝似閑庭信步斑管
毛筆。以斑竹為桿,故稱斑管。 唐 《懷素上人草書歌》:“銅瓶錫杖倚閒庭,斑管秋毫多逸意?!?元 白樸 《陽春曲·題情》曲:“輕拈斑管書心事,細(xì)摺銀箋寫恨詞。” 明 李日華 《南西廂·尺素緘愁》:“書已寫完,無可表意,聊奉汗衫一領(lǐng)……斑管一枝?!?/p>
秋毫
秋毫 (qiūháo)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newly-grown down 秋毫不敢有所犯?!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 秋毫之末?!睹献印ち夯萃跎稀?循規(guī)蹈矩?zé)o損秋毫王邕頁名句,懷素上人草書歌(一本作王邕詩,今從統(tǒng)簽另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