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
出自魏晉 陳壽《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摘自《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解釋:主持忠貞的志向,恪守謙虛退讓的人格。
原文摘要:
之宗族知舊,家無馀財。十二年,復(fù)增彧邑千戶,合二千戶。太祖將伐劉表,問彧策安出,彧曰:“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娠@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碧嫠煨小聿∷?,太祖直趨宛、葉如彧計,表子琮以州逆降。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會征孫權(quán),表請彧勞軍于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jié),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謚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子惲,嗣侯,官至虎賁中郎將。初,文帝與平原侯植并有擬論,文帝曲禮事彧。及彧卒,惲又與植善,而與夏侯尚不穆,文帝深
注釋參考
忠貞
忠貞 (zhōngzhēn) 忠誠堅貞 staunch 忠貞不渝退讓
退讓 (tuìràng) 讓步,在壓力、堅決要求或懇請下讓步、屈服 yield;make a concession;give in;back down 在原則問題上從不退讓陳壽名句,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