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籀《僧庵崖上榴花》:
蒼崖有紅榴,照眼風(fēng)欞迥。
鶴頂磨丹明,猩唇染羅竟。
天然同心蒂,物理有殊稟。
青鳥蹙絳巾,奇膠綴琴軫。
子云畔牢愁,無(wú)偕溱洧贈(zèng)。
思致玉瓏鬆,皎兮麗宮井。
江嶠瑣蠻煙,空煩洛生詠。
山僧遞形語(yǔ),呵乃枯禪病。
喁諷獨(dú)移時(shí),鶻沒(méi)天宇凈。
注釋參考
畔牢愁
(1). 漢 揚(yáng)雄 所作辭賦篇名,已佚。《漢書·揚(yáng)雄傳上》:“又旁《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畔,離也。牢,聊也。與君相離,愁而無(wú)聊也?!?/p>
(2).借指離愁之作。 唐 杜牧 《寄浙東韓乂評(píng)事》詩(shī):“夢(mèng)寐幾回迷蛺蝶,文章應(yīng)廣《畔牢愁》。” 唐 李商隱 《擬意》詩(shī):“書成祓禊帖,唱?dú)ⅰ杜侠纬睢贰!币嗍∽鳌?畔牢 ”。 宋 林逋 《和唐異見(jiàn)寄》:“騷人新遺《畔牢》詞,隱幾微吟愧所知?!?/p>
溱洧
(1). 溱水 與 洧水 。在今 河南省 。《詩(shī)·鄭風(fēng)·溱洧》:“ 溱 與 洧 ,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孟子·離婁下》:“ 子產(chǎn) 聽(tīng) 鄭國(guó) 之政,以其乘輿濟(jì)人於 溱 洧 。” 趙岐 注:“ 溱 洧 ,水名。” 唐 白居易 《經(jīng)溱洧》詩(shī):“《鄭風(fēng)》變已盡, 溱 洧 至今清?!?/p>
(2).《詩(shī)·鄭風(fēng)》篇名。詩(shī)寫男女春游之樂(lè)。舊注謂其“刺yin{1|1}亂也”,后因以“溱洧”指yin{1|1}亂。 宋 陸游 《避暑漫抄·群居解頤》:“ 元和 初,達(dá)官與中外之親為婚者,先已涉 溱 洧 之譏?!?明 馮夢(mèng)龍 《古今譚概·微詞·舜禹詩(shī)》:“ 元祐 中,大官有婚于中表者,已涉 溱 洧 之嫌?!?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以其初涉 溱 洧 ,故旌典不及,今亦不著其氏族也?!?/p>
蘇籀名句,僧庵崖上榴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