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汝鐩《泛洞庭》:
解維武陵岸,江肥雨新止。
兼程趨洞庭,勢(shì)疾建瓴比。
銀光吞上下,莫辨天與水。
我乃航其間,滉瀁藉一葦。
吏塵貯兩袖,到此劃湔洗。
黃昏打頭風(fēng),洪波半空起。
舟子惶束手,喧呼互排底。
有篙無(wú)處著,有纜無(wú)地艤。
鐵索二百丈,牽貓臥沙底。
進(jìn)難退不可,簸弄任所以。
巨浪聲洪鐘,合力撞舟尾。
一撞心一折,通夕不知幾。
刻燭驗(yàn)天明,狂勢(shì)稍披靡。
卷索急飛櫓,半晝見(jiàn)涯涘。
危命脫針{1|1}孔,再生自今始。
人言岳州程,風(fēng)便五日耳。
漂滯費(fèi)半月,初意所不擬。
粉堞俄在眼,層樓九霄峙。
憑欄氣方豁,東望酸徹髓。
前日我片帆,掀舞怒濤裹。
羊腸百八盤(pán),行路難如此。
今知驚浪上,羊腸尚可履。
在家貧亦好,身安門(mén)掃軌。
鼾鼻喧千窗,風(fēng)波盡千里。
注釋參考
兼程
兼程 (jiānchéng) 指夜以繼日,加倍趕路 travel at double speed 有意兼程去,飄然二翼輕?!X(qián)起《送原公南游》洞庭
(1).廣闊的庭院?!肚f子·天運(yùn)》:“帝張《咸池》之樂(lè)於洞庭之野?!?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guó)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yǔ)》:“洞庭九奏,始識(shí)《咸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xiàn)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俄n非子·初見(jiàn)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yáng)樓別竇司直》詩(shī):“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shuí)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shī)》:“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眳⒁?jiàn)“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段倪x·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眳⒁?jiàn)“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建瓴
(1).語(yǔ)本《史記·高祖本紀(jì)》:“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苯?,即“建瓴水”之省,謂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臨下、難以阻擋的形勢(shì)?!吨軙?shū)·韋孝寬傳》:“竊以 大周 土宇,跨據(jù) 關(guān) 河 ,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勢(shì)?!?唐 陸贄 《誥普王荊襄江西道兵馬都元帥制》:“ 江 、 漢 上游,建瓴制寇?!?清 毛世楷 《武昌》詩(shī):“枝梧 蜀 漢 爭(zhēng)持角,控制東南欲建瓴?!?/p>
(2).形容速度極快。 唐 劉禹錫 《機(jī)汲記》:“其往有建瓴之駛,其來(lái)有推轂之易?!?唐 杜牧 《分司東都上劉侍郎四十韻》:“寒暑逾電流,光陰甚建瓴。”
趙汝鐩名句,泛洞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