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耒《題洛尾亭二首》:
洛尾亭邊淮汴交,來波去浪恨迢迢。
無端更灑黃昏雨,吹作春愁不肯消。
注釋參考
洛尾
指 安徽省 洛河 北至 懷遠(yuǎn)縣 入 淮 處。 宋 蘇軾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詩:“繫舟清 洛 尾,初見 淮南 山?!?/p>
邊淮
(1). 南宋 時(shí), 淮河 一線為 宋 金 南北對峙的邊界,故稱“邊淮”。 宋 葉適 《安集兩淮申省狀》:“且當(dāng)於邊 淮 先募弓弩手,耕極邊三十里之地。”
(2). 明 末 清 初, 淮河 一線一度為 南明 與 清 軍南北對峙的邊界。亦稱“ 邊淮 ”。 清 查慎行 《秦郵道中即目》詩:“去郭幾家猶傍柳,邊 淮 一帶已無村?!?/p>
迢迢
迢迢 (tiáotiáo) 形容遙遠(yuǎn)。也作“迢遞” be far away;remote 千里迢迢 漫長;長久 very long;endless 夜迢迢 恨迢迢張耒名句,題洛尾亭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