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白居易《會昌春連宴即事》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雞黍三家會,鶯花二節(jié)連。
--白居易
光風(fēng)初澹蕩,美景漸暄妍。簪組蘭亭上,車輿曲水邊。
--劉禹錫
松聲添奏樂,草色助鋪筵。雀舫宜閑泛,螺杯任漫傳。
--王起
園蔬香帶露,廚柳暗藏?zé)煛{惥漭p珠玉,清談勝管弦。
--白居易
陌喧金距斗,樹動彩繩懸。姹女妝梳艷,游童衣服鮮。
--劉禹錫
圃香知種蕙,池暖憶開蓮。怪石云疑觸,夭桃火欲然。
--王起
正歡唯恐散,雖醉未思眠。嘯傲人間世,追隨地上仙。
--白居易
燕來雙涎涎,雁去累翩翩。行樂真吾事,尋芳獨(dú)我先。
--劉禹錫
滯周慚太史,入洛繼先賢。昔恨多分手,今歡謬比肩。
--王起
病猶陪宴飲,老更奉周旋。望重青云客,情深白首年。
--白居易
遍嘗珍饌后,許入畫堂前。舞袖翻紅炬,歌鬟插寶蟬。
--劉禹錫
斷金多感激,倚玉貴遷延。說史吞顏?zhàn)?,論詩笑鄭箋。
--王起
松筠寒不變,膠漆冷彌堅(jiān)。興伴王尋戴,榮同隗在燕。
--白居易
擲盧夸使氣,刻燭斗成篇。實(shí)藝皆三捷,虛名愧六聯(lián)。
--劉禹錫
興闌猶舉白,話靜每思玄。更說歸時(shí)好,亭亭月正圓。
--王起
注釋參考
姹女
亦作“奼女”。1.少女;美女?!逗鬂h書·五行志一》:“ 河間 姹女工數(shù)錢,以錢為室金為堂?!?唐 羅鄴 《自遣》詩:“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蠻奴。” 梁啟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姹女不知家國恨,更彈 漢 曲入胡琴?!?/p>
(2).道家煉丹,稱水銀為姹女。《參同契》卷下:“河上姹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蔣一彪 集解引 彭曉 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見火則飛騰,如鬼隱龍潛,莫知所往?!?唐 劉禹錫 《送盧處士》詩:“藥爐燒姹女,酒甕貯賢人。”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將容易入洪爐?!薄段饔斡洝返谑呕兀骸皨雰烘迸潢庩?,鉛汞相投分日月?!眿雰海澜虒︺U之稱。
妝梳
(1).梳妝打扮。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他粧梳的異樣兒新,眉分八字真,口吐櫻桃,眼轉(zhuǎn)秋波,鬢挽烏云。” 元 盧摯 《朱履曲·雪中黎正卿招飲賦此五章》曲:“雖不至撏綿扯絮,是誰教剪玉跳珠?是誰把溪山粉粧梳?”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鼠狼》:“禁之不令粧梳,即欲自縊投井。”
(2).梳妝打扮的款式。 唐 白居易 《時(shí)世粧》詩:“ 元和 粧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fēng)?!?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折:“他則待人前賣弄些好粧梳,扮一個(gè)峩冠士大夫?!?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套曲:“更幾箇多嬌女,一般穿著,一樣粧梳?!?/p>
梳妝打扮。 唐 王昌齡 《殿前曲》詩之一:“貴人妝梳殿前催,香風(fēng)吹入殿后來?!?唐 劉禹錫 《歷陽書事七十韻》:“容華本南國,妝梳學(xué) 西京 ?!?/p>
游童
嬉游的小孩?!度龂尽な裰尽むS正傳》:“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guī)諫。” 宋 蘇軾 《興龍節(jié)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小兒隊(duì)》:“眾技旅庭,振歡聲於無外;游童頌圣,陶至化於自然?!?/p>
指出游的兒童。 唐 駱賓王 《過故宋》詩:“云浮非隱帝,日舉類游童?!?宋 王珪 《勾小兒隊(duì)》:“宜命游童之綴,來陳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兒入隊(duì)?!?清 陳維崧 《得桐城方爾止先生書感賦兼懷密之先生》:“家伎新傳 張敞 眉,游童暗認(rèn) 王珉 扇。”
衣服
衣服 (yīfu) 衣裳服飾。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種衣裳服裝 garment;clothing;clothes白居易名句,會昌春連宴即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4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