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南園觀梅》:
幽徑疏籬洗世塵,眼明見此數(shù)枝新。
橫斜恰受三更月,璀璨先回萬物春。
洛浦淩波矜絕態(tài),緱山騎鶴想前身。
放翁著句煩君記,畫在生綃卻未真。
注釋參考
洛浦
(1). 洛水 之濱。 漢 張衡 《思玄賦》:“載 太華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宓妃 ?!?宋 周邦彥 《燕歸梁·詠曉》詞:“曾經(jīng) 洛浦 見驚鴻,關(guān)山隔,夢魂通?!?明 楊珽 《龍膏記·邪萌》:“虛飄飄暮雨朝云,笑 宋玉 枉賦 巫山 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嘆 陳王 浪傳 洛浦 仙姝?!?/p>
(2).借指 洛神 。 唐 梁鍠 《名姝詠》:“臨津雙 洛浦 ,對月兩 嫦娥 ?!?元 張可久 《寨兒令·題晴》曲:“珮環(huán)聲真 洛浦 ,水月面活 觀音 ?!眳⒁姟?洛神 ”。
淩波
1.行于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漢 嚴忌 《哀時命》:“勢不能凌波以徑度兮,又無羽翼而高翔?!?晉 束晳 《補亡詩·南荄》:“凌波赴汩,噬魴捕鯉?!薄抖膛陌阁@奇》卷一:“寺僧平時吃著十方,此際料沒得有凌波出險、載米上門的了?!?/p>
2.形容女子步履輕盈。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凌波微步,羅韤生塵。” 南朝 梁 蕭紀 《同蕭長史看妓》詩:“寧殊值行雨,詎減見凌波?!?明 徐復(fù)祚 《紅梨記·初會》:“想他凌波偏稱,羅襪內(nèi)藏著可憎。”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綠雪堂集》:“ 錢舜舉 《華清出浴圖》云:‘…… 沉香亭 北何人見,偷寫《凌波飛燕圖》。’”
3.奔騰的波浪;波濤。《文選·郭璞<江賦>》:“撫凌波而鳧躍,吸翠霞而夭矯。” 李善 注:“《廣雅》:‘凌,馳也?!渡狭仲x》:‘馳波跳沫?!?/p>
緱山
即 緱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處。 唐 白居易 《吳興靈鶴贊》:“ 遼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 薛能 尚書題集后曰:‘縱有 緱山 也無益,四方聯(lián)絡(luò)盡蛙聲?!?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眳⒁姟?緱氏山 ”。
騎鶴
(1).謂仙家、道士乘鶴云游。 唐 賈島 《游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將把袂,清都歸路,騎鶴去、三千歲?!?清 李調(diào)元 《龍洞》詩:“昔者 李道人 ,騎鶴來棲宿?!薄痘ㄔ潞邸返谒陌嘶兀骸跋煞鸩凰?,何不日日騎鶴,日日跨獅。”
(2).猶言騎鶴上 揚州 。 宋 陳師道 《送澤之過維揚》詩:“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金 元好問 《雪后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 清 黃遵憲 《游箱根》詩:“纏腰更騎鶴,辟俗還食肉?!?/p>
前身
前身 (qiánshēn) 佛教用語。指輪回前的生命 prelife 事物的上一個狀態(tài) predecessor陸游名句,南園觀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