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在大目溪頭,恰似守橋土寺
出自宋代釋慧空《造橋道者并諸化土寫求》: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
有口無(wú)舌,有眼無(wú)鼻。
寫得十成,以何為是。
掛在大目溪頭,恰似守橋土寺。
注釋參考
溪頭
猶溪邊。 唐 李端 《送客東歸》詩(shī):“行人相見(jiàn)便東西,日暮溪頭飲馬別?!?宋 辛棄疾 《清平樂(lè)·村居》詞:“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 吳偉業(yè) 《過(guò)諸乾一細(xì)林山館》詩(shī):“橋痕穿谷口,亭影壓溪頭?!?/p>
谿頭:猶溪中。 清 徐恪 《桃葉曲》:“五月南風(fēng)來(lái),谿頭長(zhǎng)蓮葉?!?/p>
恰似
恰似 (qiàsì) 正如;恰如 just like; just as if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一朵?!熘灸Α渡硴P(yáng)那拉》釋慧空名句,造橋道者并諸化土寫求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