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章得象《放缽石》:
石上曾經(jīng)轉(zhuǎn)缽盂,石邊南北路崎嶇。
行人見石空嗟歡,還識西來意也無。
注釋參考
曾經(jīng)
曾經(jīng) (céngjīng)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某種動作、行為或情況是以前某段時間存在或發(fā)生過的,動詞后面往往有助詞“過” have already 我曾經(jīng)做過小學(xué)教師 我曾經(jīng)到過北京缽盂
亦作“缽釪”。僧人的食器。亦指傳法之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 劉 聽 林公 講, 王 語 劉 曰:‘向高坐者,故是兇物?!瘡?fù)更聽, 王 又曰:‘自是鉢釪后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參 《太白胡僧歌》:“窗邊錫杖解兩虎,牀下鉢盂藏一龍?!薄段饔斡洝返谖迦兀骸笆ド?,這鉢盂飯是 孫大圣 向好處化來的?!?
南北路
(1).向南和向北的道路。 清 宋琬 《京口遣懷時江上戒嚴》詩:“出忘南北路,坐廢短長吟?!?/p>
(2).戲曲聲腔中的皮(西皮)黃(二黃)的別稱。因西皮來自(陜西)而稱為“北路”,二黃來自 安徽 而稱為“南路”,合稱“南北路”。
崎嶇
崎嶇 (qíqū) 山路不平 rugged;rough 崎嶇而經(jīng)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章得象名句,放缽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魔法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