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道濟《游洞霄》:
平明發(fā)余杭,扁舟泝清流。
登巖五六里,小逕穿林丘。
奇峰聳天柱,九鎖巖谷幽。
云根立仙館,勝處非人謀。
入門氣象雄。
金碧欺兩眸。
彈棊古松下,啼鳥聲相酬。
羽衣讀黃庭,內景宜自修。
蓬萊隔弱水,九轉即可求。
坡翁昔賦詩,刻石記舊游。
溪山增偉觀,萬古傳不休。
我來吊陳跡,枯腸怯冥搜。
執(zhí)炬入大滌,襟袖寒颼颼。
懸崖石乳滴,千歲無人收。
樵夫指巖窟,此處通龍湫。
方期過東洞,紅日驚西投。
徘徊出山去,空使猿鶴愁。
注釋參考
彈棊
亦作“ 彈棋 ”。亦作“ 彈碁 ”。1.古代博戲之一?!段骶╇s記》卷二:“ 成帝 好蹴踘,羣臣以蹴踘為勞體,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可擇似而不勞者奏之?!揖鲝棗幰垣I。帝大悅。”《后漢書·梁冀傳》:“﹝ 梁冀 ﹞性嗜酒,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踘、意錢之戲。” 李賢 注引《藝經(jīng)》曰:“彈棊,兩人對局,白黑棊各六枚,先列棊相當,更先彈之。其局以石為之?!敝?魏 改用十六棋, 唐 又增為二十四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彈棊始自 魏 宮內用妝奩戲。 文帝 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為之,客著葛巾角,低頭拂棊,妙踰於帝?!?/p>
(2).稱弈棋為彈棋。 清 顧景星 《<楝亭詩鈔>序》:“弧騎、劍槊、彈碁、擘阮,悉造精詣。”《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漸次學到手談、象戲、五木、雙陸、彈棋?!?/p>
松下
(1).松樹之下;松間。 唐 李白 《淮南臥病書懷》詩:“風入松下清,露出草閒白?!?唐 賈島 《尋隱者不遇》詩:“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宋 梅堯臣 《對雪憶往歲錢塘西湖訪林逋》詩之一:“折竹壓籬曾礙過,卻穿松下到茅廬?!?/p>
(2).古地名?!秴问洗呵铩ば姓摗罚骸?松下 亂,先君以不安棄羣臣也?!?高誘 注:“ 松下 ,地名也?!?/p>
相酬
(1).唱和;酬對。 唐 韓愈 《雙鳥》詩:“還當三千秋,更起鳴相酬。” 宋 朱熹 《再和油字韻》:“箇里竟能無一語,應慙二鳥起相酬?!?明 袁宗道 《六月三十夜同蕭允升過黃思立齋頭》詩:“一見生狂態(tài),相酬多謔言?!?/p>
(2).報答;酬謝。《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某等愿送汝君歸國,何以相酬?” 清 管同 《黃蛟門傳》:“人或招飲食,必堅拒逃匿,須要覓牽持,不得已而后至。經(jīng)數(shù)日輒相酬,其豐腆恆加倍?!?/p>
釋道濟名句,游洞霄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