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呵悟門,不墮文字之相
出自宋代釋智遇《寶嚴崇辯訥法師畫像贊》:
身杭如柴,眼明如電。
衡鑒臺嶺,品藻山外之宗。
揮呵悟門,不墮文字之相。
以訥為辯,以戒為礙。
橫拈塵尾雨花傾,萬象森羅俱鼎沸。
注釋參考
悟門
(1).佛教語。覺悟的門徑。與側(cè)重實踐的“行門”相對。 唐 杜荀鶴 《贈臨上人》詩:“不計禪兼律,終須入悟門?!?/p>
(2).指悟入之門。 魏慶之 《詩人玉屑》卷十五引《詩眼》:“識文章者,當(dāng)如禪家有悟門。”
文字
文字 (wénzì)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瑯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characters;script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文章;作文 writing 文字通順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written language 文書;公文 documents 行文字 密信 secret letter 得此文字釋智遇名句,寶嚴崇辯訥法師畫像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6秀動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