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重顯《頌一百則》:
象王嚬呻,師子哮吼。
無(wú)味之譚,塞斷人口。
南北東西,烏飛兔走。
注釋參考
象王
(1).象中之王。佛經(jīng)中常用以比喻佛的進(jìn)退威儀?!斗ㄔ分榱帧肪硎逡秳偬焱踅?jīng)》:“二十七,進(jìn)止如象王;二十八,容儀如師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鵝王?!?/p>
(2).佛教語(yǔ)。喻佛或菩薩?!赌鶚劷?jīng)》卷二三:“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象其底。大象王者,謂諸佛也?!?唐 李嶠 《洛州昭覺(jué)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以犧帝龍顏之相,謁象王螺髻之容。”
(3).引申為像佛那樣救世的人。 沉曾植 《寄太夷》詩(shī):“物論有齊鯤子小,人間何世象王來(lái)?!?/p>
嚬呻
(1).謂蹙眉呻吟。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冥鶴清唳,飢鼯嚬呻?!?宋 蘇軾 《祭張文定公文》之一:“老不惰媮,疾不嚬呻?!?清 錢謙益 《先太淑人述》:“病不噦噫,沒(méi)不嚬呻。”
(2).謂苦吟。 前蜀 貫休 《寄大愿和尚》詩(shī):“微人昔為門下人,扣玄佩惠無(wú)邊垠。自憐亦是師子子,未逾三載能嚬呻?!弊ⅲ骸?江西 三載誦《法華經(jīng)》?!?/p>
師子
(1).獅子。亦稱狻麑。《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guó)》:“ 烏戈 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唐 元稹 《和李校書·西涼伎》:“師子搖光毛彩豎,胡姬醉舞筋骨柔?!?章炳麟 《漢土始知?dú)W洲各國(guó)略說(shuō)》:“ 開(kāi)元 七年,因 吐火羅 大酋獻(xiàn)師子、羚羊?!?/p>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無(wú)畏,法力無(wú)邊。 前蜀 貫休 《寄大愿和尚》詩(shī):“自憐亦是師子子,未逾三載能嚬呻?!眳⒁?jiàn)“ 師子吼 ”。
(3).指古 師子國(guó) ,即今 斯里蘭卡 ?!赌鲜贰に渭o(jì)中·文帝》:“ 倭 、 百濟(jì) 、 呵羅單 、 林邑 、 呵羅他 、 師子 等國(guó)并遣使朝貢?!薄缎绿茣の饔騻飨隆熥印罚骸?師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馴養(yǎng)師子,因以名國(guó)?!?/p>
哮吼
(1).野獸吼叫。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師子哮吼奮起,左右咸驚?!?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巖》:“虎則跳躍哮吼,怒聲如雷。” 清 趙翼 《檐曝續(xù)記·西山煤》:“虎性急不耐煩,滾愈急,輙哮吼而死?!?/p>
(2).泛指大聲喊叫。《西游記》第二七回:“ 孫大圣 布施手段,舞著鐵桿,哮吼一聲,諕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p>
(3).指器物發(fā)出聲響。 唐 羅鄴 《早發(fā)宜陵即事》詩(shī):“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讐擬報(bào)誰(shuí)?” 宋 陸游 《圓通寺建僧堂疏》:“木魚哮吼,千僧閣也在下風(fēng);露柱證明,九梁星直須退步?!?/p>
(4).謂聲威震懾。 漢 桓譚 《新論》:“ 周亞夫 嚴(yán)猛哮吼,可謂國(guó)之大將?!?清 吳從先 《妓虎傳》:“ 鄴下 以文章哮吼人,人目之為繡虎?!?/p>
(5).病癥名?!夺t(y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喘吼總括》“喘則呼吸氣急促,哮則喉中有響聲”注:“呼吸氣出急促者,謂之喘急。若更喉中有聲響者,謂之哮吼?!眳⒁?jiàn)“ 哮喘 ”。
釋重顯名句,頌一百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