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
出自先秦 韓非及后人《韓非子·安?!罚?/h2>摘自《韓非子·安?!?/p>
解釋:急馳的車上,連孔子也不能保持平靜;船翻了的時候,連伯夷也保持不了清高。 比喻生逢亂世,連圣賢也不得安生。
原文摘要:
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樂人之所禍;五曰,危人于所安;六曰,所愛不親,所惡不疏。如此,則人失其所以樂生,而忘其所以重死。人不樂生,則人主不尊:不重死,則令不行也。使天下皆極智能于儀表,盡力于權衡,以動則勝,以靜則安。治世使人樂生于為是,愛身于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國家久安。左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故號令者,國之舟車也。安則智廉生,危則爭鄙起。故安國之法,若饑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順,故后世服。今使人饑寒去衣食,雖賁、育不能行;廢自然,雖順道而不立。強勇之所不能行,則上不能安。上以無厭責已盡。則下對“無有“;無有,則輕法。法所以為國也,而輕之,則功不立,名不成。聞古扁
摘自《韓非子·安?!?/p>
解釋:急馳的車上,連孔子也不能保持平靜;船翻了的時候,連伯夷也保持不了清高。 比喻生逢亂世,連圣賢也不得安生。
原文摘要:
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樂人之所禍;五曰,危人于所安;六曰,所愛不親,所惡不疏。如此,則人失其所以樂生,而忘其所以重死。人不樂生,則人主不尊:不重死,則令不行也。使天下皆極智能于儀表,盡力于權衡,以動則勝,以靜則安。治世使人樂生于為是,愛身于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國家久安。左奔車之上無仲尼,覆舟之下無伯夷。故號令者,國之舟車也。安則智廉生,危則爭鄙起。故安國之法,若饑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順,故后世服。今使人饑寒去衣食,雖賁、育不能行;廢自然,雖順道而不立。強勇之所不能行,則上不能安。上以無厭責已盡。則下對“無有“;無有,則輕法。法所以為國也,而輕之,則功不立,名不成。聞古扁
注釋參考
覆舟
(1).翻船。喻敗亡覆滅?!盾髯印ね踔啤罚骸熬咧垡玻苏咚?。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薄俄n非子·安?!罚骸氨架囍蠠o 仲尼 ,覆舟之下無 伯夷 ?!?明 陳子龍 《陳涉論》:“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p>
(2).復查舟船,以防罅漏。《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焉。”
伯夷
伯夷 (BóYí) 商朝末年孤竹國君的兒子。他和弟弟叔齊,在周武王滅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糧食,一同餓死在首陽山(現(xiàn)山西省永濟縣南)。后人稱頌他們能忠于故國 Bo Yi韓非及后人名句,韓非子·安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