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守凈《偈二十七首》:
大兄杜口毗耶,小兄掩室摩竭。
恰好和我三人,大家證龜作鱉。
注釋參考
大兄
(1).長兄?!稘h書·淮南厲王劉長傳》:“從上入苑獵,與上同輦,常謂上‘大兄’?!薄稑犯娂は嗪透柁o十三·孤兒行》:“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
(2).對朋輩的敬稱?!度龂尽な裰尽りP(guān)羽傳》“ 曹公 遣 徐晃 救 曹仁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 晃 下馬宣令:‘得 關(guān)云長 頭,賞金千斤?!?羽 驚怖,謂 晃 曰:‘大兄是何言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遂拜 蒙 母,結(jié)友而別”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 穰侯 乎?!?/p>
(3).古代 高麗 職官名?!吨軙ぎ愑騻魃稀じ啕悺罚骸按蠊儆写髮ΡR,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薩凡十三等,分掌內(nèi)外事焉?!?/p>
杜口
閉口。謂不言。《漢書·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jié)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薄侗饼R書·崔暹傳》:“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杜口慎微,虛心養(yǎng)浩?!?清 唐甄 《潛書·除黨》:“昔之雄辨如鋒者,今之杜口無言者也?!眳⒁姟?杜口裹足 ”。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毒S摩經(jīng)》說, 維摩詰 (意譯 凈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于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p>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diào)。”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jīng)》。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shù)卷書。”
小兄
(1).古以稱長兄以下之兄。 漢 史游 《急就篇》:“昭小兄?!?顏師古 注:“小兄,言上有昆而下有弟也?!?/p>
(2).多用以在年輕于己之同輩前謙稱自己。
(3).古代 高麗 官職名。見《周書·異域傳上·高麗》。
摩竭
(1).亦作“ 摩伽羅 ”。梵語makara的譯音。大魚;鯨魚。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里》:“ 河 西岸有如來作摩竭大魚,從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濟人處,起塔為記,石上猶有魚鱗紋?!薄斗g名義集·畜生》:“摩竭,或摩伽羅,此云鯨魚。雄曰鯨,雌曰鯢。大者長十餘里。”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水族·鯨》:“《華夷志》:‘海中大魚口可容舟,其名曰摩竭?!?,摩竭,梵語,即鯨魚也?!?/p>
(2).古代 印度 摩伽陀國 (Magadha)的省稱。在今 比哈爾邦 南部,是早期佛教的中心。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釋守凈名句,偈二十七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