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柴元彪《和周鳳隱止酒韻》:
邃古花奠堪輿,狉狉群鹿豕。
由蒙以至需,生人飲食始。
世值勛華初,人文日以起。
民用非花醴,無以供祭祀。
遡求飲之源,日星著經(jīng)史。
禮樂所以興,寓意乎樽簋。
不講鄉(xiāng)飲儀,孰序燕花齒。
不歌既醉篇,孰頌太平美。
時哉世味醇,泰和其在是。
人情縱則流,此弊何涯涘。
魯薄攻邯鄲,商湎禍妲己。
歌沈玉樹荒,舞罷花鈿委。
鴆毒死宴安,惜不慎坤履。
繁華有憔悴,高臺倏荊杞。
恭惟崇伯子,垂訓(xùn)在晉旨。
戒荒明圣事,榷酤非所弛。
再挽澆漓俗,追軼鴻蒙軌。
宴樂止污杯,熙熙大庭氏。
展也漉花人,賦詩聊自止。
千古獨醒魂,撫掌汨羅水。
注釋參考
世味
(1).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唐 韓愈 《示爽》詩:“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連?!?宋 唐玨 《摸魚兒》詞:“悠然世味渾如水,千里舊懷誰???” 清 曹寅 《避熱》詩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
(2).指功名宦情。 宋 葉適 《孟達甫墓志銘》:“既連黜兩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親嫌不往?!?明 唐順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強盛之年,非孝愛純至,一不中熱於世味,有所不能。”
泰和
(1).太平。 漢 揚雄 《法言·孝至》:“或問泰和。曰:其在 唐虞 、 成周 乎?” 宋 光宗 《策問》:“其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風(fēng)俗,清刑罰,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條陳之。朕將親覽。”參見“ 太和 ”。
(2).天地間沖和之氣。 明 徐渭 《梅賦》:“先則渾淪龐篤,含泰和而獨飽,酸則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眳⒁姟?太和 ”。
(3).和睦。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蔡專使元培代表布gao{1~1}全{1*1}國文》:“其至少數(shù)抱猜忌之見,騰離間之口者,皆將為泰和所同化,而無復(fù)纖翳之留。”參見“ 太和 ”。
柴元彪名句,和周鳳隱止酒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