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道沖《偈頌五十一首》:
坐斷十方國土,天上天下獨尊底,一步也行不得。
口吞三世諸佛,世出世間俱透底,一句也說不得。
堪與衲僧為軌則。
普化何似一頭驢,臨濟未是白拈賊。
注釋參考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軌則
規(guī)則;準(zhǔn)則。《史記·律書》:“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 唐 楊炯 《隰川縣令李公墓志銘》:“諸侯取其軌則,四海瞻其儀表?!薄肚迨犯濉ざY志一》:“ 順治 三年,詔禮臣參酌往制,勒成禮書,為民軌則?!?郭沫若 《十批判書·莊子的批判》:“言談合乎軌則,行為揆乎正義,好惡是非都得其正。”
釋道沖名句,偈頌五十一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