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 荀子《荀子·解蔽》:
摘自《荀子·解蔽》
解釋:能夠識別賢良的叫做明,能夠輔助賢良的叫做能,在這方面勤奮努力,他的幸福一定長久。
原文摘要:
也。唐鞅蔽于欲權(quán)而逐載子,奚齊蔽于欲國而罪申生;唐鞅戮于宋,奚齊戮于晉。逐賢相而罪孝兄,身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禍也。故以貪鄙、背叛、爭權(quán)而不危辱滅亡者,自古及今,未嘗有之也。鮑叔、寧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祿與管仲齊。召公、呂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祿與周公齊。傳曰:“知賢之為明,輔賢之謂能,勉之強之,其福必長。”此之謂也。此不蔽之福也。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申子蔽于埶而不知知?;葑颖斡谵o而不知實。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謂之道,盡利矣。由欲謂之道,盡嗛矣。由法謂之道,盡數(shù)矣。由埶謂之道,盡便矣。由辭謂之道,盡論矣。由天謂之道,盡因矣。此數(shù)具者
注釋參考
輔賢
輔佐賢能。 宋 曾鞏 《秋夜》詩:“況有鵲巢德,顧方共糟糠,偕老遂不可,輔賢真淼茫?!?/p>
荀子名句,荀子·解蔽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